本市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及专业培训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养农业农村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效,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市级示范性培训计划。
一、培训方向
支持以“培育新主体”、“壮大新产业”、“科技赋能增效增收”、“提升职业能力”等重点方向的培训计划。
二、培训范围
16周岁至65周岁,有参训意愿,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符合学员招募条件。
三、培训内容
(一)种养加能手与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培训。面向从事“菜篮子”稳产保供、规模养殖、特色水产、名优果品、林下经济等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轻简作业、AI与产业融合、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等以专业化技术技能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提升为主要方向的人才培训。
(二)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头人培训。面向休闲农业从业者、精品民宿主理人、乡村咖啡师、电商主播、乡村文化传承人等,开展咖啡研磨萃取、冲煮手法、拉花和品鉴、 面包烘焙制作、数字化工具运用与营销策略、花艺造型设计与民宿空间美学、文化融合实践、打造零碳农场助力城乡融合等“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新工种)人才培训, 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和服务创新水平。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设施农业、粮油等农产品和乡村土特产生产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主体,围绕智慧农业、产供销等各环节数字化服务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向进行培训,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培训。按照“自身有什么、村庄缺什么、我为村庄做什么”的思路,开展产业规划与目标设定、乡村资源运营管理、创新创业与项目融资、品牌营销与市场推广、数字化技能提升等方向培训,提升培训对象的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
(五)生态农场主培训。面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家庭农场主,开展标准化生态农业技术、低碳循环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生态品牌打造等方向的培训,培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市场主体。
(六)乡土文化能人培训。面向农民文化骨干和具有文化艺术特长的人才,开展以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手工技艺、农文旅融合创意开发等方向的培训,培养乡村文化创作者和乡村文化传播者。
四、承办条件
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及专业培训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且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报培训计划: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5年无重大违法违规和失信记录;
(二)具备农民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师资选聘、学员征集的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能力;
(三)具备或能够集成农民培训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如实训场地、设施设备、食宿保障等;
(四)培训工作制度完善,能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和本市出台的农民培训管理办法;
(五)长期稳定承担培训工作任务的,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评定为星级培训机构的,具有优势特色培育资源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五、有关要求
(一)计划申报单位应按照《北京市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实施办法》(京政农发〔2022〕76号附件)的工作流程开展申报工作。提出办班申请前,应开展本行业细分工作领域的农民需求调研,围绕需求精心策划培训方向,明确办班主题,保证培训内容深透实,能解决问题。
(二)提出办班申请应提交申报书(参见附件1)。申报书应内容具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质量监管措施和绩效考核指标做到量化数据化、为训后考核评估质量效果提供依据。申报书应于2025年4月22日(周二)前报送主管部门工作邮箱。
(三)培训计划以线下学习方式为主,提倡采用“线下+线上”一体化方式。对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要求线上学习学时数不高于总学时数的30%。对其他类型高素质农民培育不做具体要求。
联系人:尹老师、程老师
联系电话:55525094、55525096
邮箱:rencaichu@nyncj.beijing.gov.cn
附件:2025年北京市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申报书(样表).docx
市委农工委人才工作处
202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