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常见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秆、果实。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渍状腐烂,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后期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
2、发病规律
黄瓜菌核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气流、雨水和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也造成病菌传播。当田间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北京地区冬季保护地发病重,重茬地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重病棚室,换茬期进行高温土壤处理;与禾本科及葱蒜类蔬菜隔年轮作。
(2)物理防治:实行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控制保护地栽培棚内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这是防治黄瓜菌核病的关键措施。注意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特别在春季寒流来临前,及时加盖小拱棚塑料薄膜,并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
(3)化学防治:移栽前可喷洒嘧菌酯进行诱抗处理,不移栽病、弱苗;也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应增加喷药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