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春玉米已通过拔节期,陆续进入大喇叭口期,夏玉米正陆续出苗。针对近期玉米田间长势特点及未来气候趋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市植物保护站提出水肥精准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科学防灾减灾等生产管理技术建议。
一、春玉米
(一)科学水肥管理,促进生长发育
目前玉米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对水肥需求大,种植者应及时追施穗肥,促进植株生长和雌雄分化。采用“一底一追”施肥方式的地块,此时可将2/3氮肥利用机械开沟侧深施,切忌地表撒施;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地块,此阶段可结合灌溉施肥2~3次,每亩共追施纯氮(N)7~8公斤,磷(P2O5)2~3公斤,钾(K2O)6~7公斤。
(二)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应对灾害
7月是高温热害、暴雨涝害和大风倒伏等灾害高发季节,生产中应针对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1.高温热害。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可采用小水勤灌的措施,降低土壤和冠层温度,增强根系和叶片活力,或可通过无人机叶面喷施黄腐酸、多聚氨基酸、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增强玉米高温抗性。
2.暴雨涝害。降雨过后及时巡田,对低洼出现积水的地块,及时采用机械排水、自流排水等方式排涝,防止出现因积水造成早衰、死亡等现象。田间积水应在1~2天内排净。
3.大风倒伏。如出现根部小角度倾斜,可在雨后尽快进行扶正,促进植株恢复正常,并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其快速恢复生长。如倒伏严重或茎秆折断无法恢复的地块,视情况及时抢收秸秆作青贮饲料,或及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损失。
4.阴雨寡照。针对授粉期间可能出现连阴雨特殊天气的情况,可人工或使用无人机上午低飞等方式进行辅助授粉,促进结实。
(三)强化病虫防控,避免产量损失
近期应重点做好大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的防治。预防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丙环ž嘧菌酯、肟菌ž戊唑醇等,防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用药量需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防止因盲目加大药量而产生药害。药剂配制要二次稀释,均匀混配。生产中可在喷施杀菌杀虫剂时,增加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等,通过一次作业实现防虫防病、促植株生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等多重功效。
二、夏玉米
(一)及时查苗定苗,实现苗全苗匀
在玉米出苗3至5天内及时查苗,若发现缺苗断垄情况,应立即进行补种(苗)。连续缺苗3株以下时,在缺苗处两侧保留双株,通过密度调节弥补产量损失。在3~4叶期进行间定苗,遵循“去弱留壮、去杂留纯、去病留健”的原则。
(二)防治病虫草害,保障群体健康
可在玉米3~5片展开叶、杂草2~4片叶时选用苗后除草剂防除杂草,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可选用烟嘧磺隆或硝磺草酮+莠去津,或硝ž烟ž莠,鲜食玉米使用苯唑草酮+莠去津。此外,生产中还需重点关注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褐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控。大面积连片种植地块可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成虫,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等。药剂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
(三)适时化学调控,降低倒伏风险
对于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的玉米群体或位于风口发生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可在玉米6~8展叶喷施吨田宝、胺鲜·乙烯利等玉米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和穗位高度,改善群体结构,预防倒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