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 > 丰收节和艺术节详情页

艺术节精彩回顾丨一群特殊表演者的深情告白

  在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的聚光灯下,两个语言类节目收获了如潮的掌声。然而,许多观众并未察觉,台上的表演者大多数并非科班出身——他们是来自京郊大地的乡村振兴实践者,是首都“三农”事业的建设者。宣讲剧《红福路》与音诗画《我为北京乡村代言》之所以动人,正源于这种“本色出演”所传递的真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幕后,感受那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艺术芬芳与深情告白。

微信图片_2025-09-26_111805_627

宣讲剧《红福路》:

“红福路”上,楷模力量映初心

  《红福路》以房山区青龙湖镇口头村老党员于洪福21年坚持为村民修建上山路的真实事迹为背景,弘扬了红色精神和当代愚公移山精神。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十分特殊——大多数演员都是非专业人士,其中还有几位是口头村的村民,而于洪福的亲孙女也出现在了演员名单中。

微信图片_2025-09-26_111809_124

  饰演于洪福的刘影感慨道:“饰演于洪福同志的经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生命的重塑。通过一次次的排练,我不仅能感受到他身体上的艰辛与劳累,他那份执着的信念更是深深感动着我。我仿佛与他一同劈山开路,在一次次挣扎中被他顽强的精神所震撼、洗礼。”

  故事的讲述者沙傲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于洪福同志的担当,尤其在首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要勇担使命,不负时代。”

  最令人动容的是,于洪福的亲孙女于镔也参与了演出。“‘红福路’这条路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我爷爷名字的谐音。”于镔激动地说,“能够通过表演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我和我的家人感到非常骄傲、自豪。”这一刻,舞台已不仅仅是舞台,更成为了情感传递与精神传承的桥梁。

宣讲剧《红福路》完整节目欣赏

音诗画《我为北京乡村代言》:

“代言”声中,使命担当话振兴

  音诗画节目《我为北京乡村代言》汇聚了二十多位来自全市的新农人、村书记、第一书记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节目编导兼领队穆志恒介绍:“节目的主诵和群诵演员都是精心挑选的,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诠释着首都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9-26_111811_028

  当被问及为何将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聚集到同一个节目中时,穆志恒表示:“因为他们都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真正的北京乡村‘代言人’。我们通过这个节目,把那些扎根一线、默默耕耘的“三农”工作者们表现出来,用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声音,充分展现北京农业的振兴力量和温度。”

  排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这些参演者的付出与坚持。穆志恒回忆起排练中的感人瞬间时,语气中满是敬佩:“因为他们都不是专业的舞台演员,都是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代表,对文艺涉猎不多。我们需要一点一滴地打磨,一个词、一句话甚至要练习十几遍、几十遍。更难得的是,他们本职工作都很忙,还要抽出宝贵时间,从平谷、门头沟等各个地方赶来集中排练。有人来回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基本上半天时间都在路上辗转,真的很辛苦。”

  让穆志恒特别感动的是演员们排练后的表现:“他们排练后兴奋劲儿还没散去,经常回去还继续练习,练完给我们发视频询问效果。他们不光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发光发亮,更印证了一句话——干一行强一行,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我为北京乡村代言》的参演者们私下建立的微信群成了他们交流排练心得的重要平台。即使排练到深夜,群里依然热闹非凡,大家互相指导、互相鼓励。这种来自基层的凝聚力,让整个节目充满了独特的感染力。他们或许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真情实感。穆志恒感慨道:“这场演出既是对先辈的致敬,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向土地、向时代的深情告白。”

音诗画《我为北京乡村代言》完整节目欣赏

舞台之外:京郊大地,

激荡乡村振兴的时代回响

  这两个语言类节目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源于生活,源于真实。通过艺术的形式,这些非专业演员们不仅传递了农业人的坚守与希望,更让“于洪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精神的振兴。

  这些平日里坚守在各自岗位的默默耕耘者,在这个舞台上,无疑是最闪亮的主角。当最后一句台词在舞台回荡,当最后一段朗诵赢得掌声,这些首都“三农”工作者的故事便超越了舞台的界限,成为首都乡村振兴路上最真实、最动人的注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