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奶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解读。
一、出台的背景意义
奶业高质量发展,是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种业之都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首都基本保障、民生福祉和农民增收,对于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为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本市奶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首都乳制品供给安全,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在京内和津冀等地区创建40个现代化“奶源保供基地”;奶牛总存栏量稳定在12万头左右,生鲜乳年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本市奶源综合自给率达到50%;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成乳牛年均单产突破10吨;奶牛良种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份额35%以上;创建一批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无疫小区和净化场。本市奶业现代化水平和奶源自给能力显著提升,养殖加工利益联结紧密,奶业产业链稳定性、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提高。
三、重点任务
《行动方案》部署了9项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奶源保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三区一带”,即:京东北(顺义、平谷、密云)、京西北(昌平、延庆)、京南(房山、大兴、通州)3个奶业优势产区和首农食品集团的津冀等地区供应带。
二是加强良种培育,提高奶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实施奶牛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联合攻关,进一步完善奶牛繁育体系建设。
三是做强龙头企业,稳定奶源自给和种业发展基础。支持首农食品集团奶牛养殖场现代化转型升级,到2027年首农食品集团京内和周边地区供应带的奶牛存栏规模达到9万头。
四是推进转型升级,打造高水平牧场。按照“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生态化运行”的要求,全面打造“智慧牧场”。同时,打造“养殖、加工、观光”一体的“休闲观光牧场”。
五是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种养结合,指导奶牛养殖粪肥还田,促进生态养殖与有机种植一体化发展,形成可复制的粪肥还田利用模式,打造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促进奶业绿色发展。
六是健全防疫体系,提升奶牛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疫病的综合防控能力,开展“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无疫小区或净化场的创建。
七是严格全程监管,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完善奶牛养殖场源头控制能力水平建设,实施全程追溯管理和信用管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八是稳定购销秩序,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在京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契约、相互持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养殖加工利益共同体。
九是加强消费宣传,打造首都奶业区域品牌。加大奶业公益宣传,推动“奶香飘万家”公益性科普平台建设,倡导科学饮奶,引导健康消费。推动优质乳工程建设,用好“本土”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级统筹、区级实施”的总体工作原则,市级各相关部门协调调度,各区抓好实施,首农食品集团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本市奶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各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新建、改扩建奶牛规模养殖场。符合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要求的奶牛养殖生产设施以及辅助设施,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对符合环保要求及相关规划的奶牛养殖建设项目,加快立项、环评审批。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支持奶牛场向智慧牧场和休闲观光牧场转型,将奶牛养殖设备按规定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广生鲜牛乳价格保险,提升奶业抗风险能力。加强金融服务,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可按现行政策享受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