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抓好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补短板重点任务,为我市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一、切实提高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确保我市“米袋子”“菜篮子”责任落到实处。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出台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生猪产业优化提升等扶持措施,把粮食、蔬菜、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区,深入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全面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粮食生产全年播种面积73.3万亩、总产量3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6.2%。蔬菜生产前三季度播种面积36.7万亩、产量8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7%、9.4%。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推进11家新建、6家改扩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二、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整市创建,标准化基地覆盖率达到61.8%,菜篮子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达到81.7%,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10.8%。组织制定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现代种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北京特有遗传资源保种体系,北京油鸡、上方山香椿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国家种业智库等重大项目落户北京。加强农业装备支撑,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9%。深入开展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累计编制2929个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应编尽编”。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程,162处非正规垃圾填埋点得到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村庄比例达到99%以上;完成300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累计实施公厕改造5615座、户厕改造15.1万户,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99.3%;125个农村大集纳入规范管理,396个城乡结合部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全市农村地区保持干净有序。
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制定健全“村地区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强化区级政府管规划、管用途、管合同、管程序、管监督、管查处的“六管”权责。出台加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区制定实施细则。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92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确权证书发放率达到98.5%。完成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换证工作。选择1个乡镇和20个村开展林下经济试点,打造新型农林复合体。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7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试点目标。制定家庭农场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录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3867户。出台农民培训、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人才下乡创业。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精简事项,优化营商环境。
五、全面打赢低收入帮扶攻坚战
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达到13034元,同比增长17.4%,快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抓好129个低收入产业帮扶项目,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以未就业低收入劳动力为重点实施精准就业帮扶,低收入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7%。筑牢“三保障”政策,低收入农户医保参保率达99.5%,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各项教育补助,纳入危房改造的4553户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安全居住。推进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应保尽保”,1.3万户低收入农户纳入城乡低保。加强社会力量统筹协调,社会帮扶金额累计达到4.4亿元。
六、持续加强乡村治理
出台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工作方案,指导各区进一步规范“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运行。选派217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推进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取得新成效,平谷区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工作要求,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打通基层治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好2021年村“两委”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