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秋播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伴随着小麦陆续出苗,越年生杂草也将进入出苗高峰期,此时杂草草龄小,耐药性差,田间遮蔽少,中毒杂草抗逆能力减弱,是开展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各小麦种植区植保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尽早摸清辖区内麦田越年生杂草种类和密度,科学选择除草剂及配方,及时指导种植户适时开展麦田秋季化学除草工作。
一、全市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今年5-6月,市植保站调查了9个区33块麦田,平均杂草密度为1.11茎·株/尺2,其中无草地块7块,重发生地块2块,越年生杂草发生地块16块,占调查地块的48.48%。杂草种类有18种,以越年生杂草为主,其中越年生禾本科杂草发生地块13块,株数占杂草总数73.22 %,越年生阔叶杂草3块,株数占杂草总数的5.46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麦田杂草的总体防治效果较好,残存的杂草主要是越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夏生杂草,整体发生水平呈下降趋势。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治不全面,地埂、地边、电线杆、机井房周边等残留高密度杂草种群。在施药方面,采用无人机喷施的田块除草效果不理想。
二、防治策略及防治适期
(一)防治策略。根据全市麦田杂草的实际发生情况,麦田秋季除草防治重点是越年生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的田块,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通过种子精选、土壤深翻、合理密植等农业措施减少越年生杂草传播和扩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化学除草对残余杂草进行防除。
(二)防治适期。越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适期在杂草分蘖期前,即杂草1叶1芯-3叶1芯期,双子叶杂草的防治适期是在杂草2-5片真叶期。实际生产中,越年生杂草秋季出苗盛期一般比小麦晚一周左右,一般在小麦播种后15-20天即可达到防治适期,具体地块需根据实际的播种期适当调整。
三、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 种子精选
调换的麦种或自留麦种,在秋播前,需进行风选或筛选,以剔除混杂的越年生禾本科杂草种子,减缓其扩散蔓延。
2.轮作或土壤深翻
对于越年生禾本科杂草残留较多的麦田,建议与春玉米轮作;或全田深翻20-30 cm,并密切关注该田越年生杂草的发生情况,根据杂草发生密度确定是否进行化学防除。
3.合理密植
合理的小麦群体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势,减少杂草的结籽率,生产中可参考小麦品种特性适当增加小麦群体数量。
(二)化学防治
不同的麦田,越年生杂草分布和发生程度差异较大;不同的除草剂杀草谱不同,因此,需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田块实际发生的杂草种类、密度、分布及草龄,结合除草剂的杀草谱分析,以确定除草剂的种类、施药量和施药方式,分类指导防治。
以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越年生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二甲四氯钠+双氟磺草胺、双唑草酮等进行茎叶喷施。
以越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需根据草种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及配方,进行茎叶喷施。以雀麦、旱雀麦为主的麦田,选用氟唑磺隆(彪虎)或啶磺草胺;以圆柱山羊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以雀麦、旱雀麦和圆柱山羊草混发的麦田,可选用氟唑磺隆或啶磺草胺与甲基二磺隆混配的方式进行茎叶喷施。
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选用二甲四氯钠+双氟磺草胺与防治相应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混配进行茎叶喷施。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施药,具体可根据田间杂草密度适当调整。如杂草密度较低时可用推荐剂量的中剂量,密度大时可用推荐剂量的高剂量,对于耐药性强的圆柱山羊草则均用推荐剂量的高剂量。
2. 喷施除草剂应尽量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当风力大于3级时应停止喷药。气温低于8 ℃情况下,或出现强降温天气前后3天,不宜施用除草剂。
3. 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的除草剂,需进行二次稀释,即将除草剂在容器中化开,再兑水配成药液。
4. 根据杂草的田间分布确定施药方式,当杂草呈点片分布时,采用条带式的重点施药方式;当杂草均匀分布或严重发生时,采用全田施药方式。在施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药械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堵漏,另外还需做好畦埂、地边、电线杆等区域的人工补防。
5. 要做好人员防护,规范施药,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