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潜叶蛾尤其喜好取食番茄,我市番茄以设施栽培为主,春茬生产中番茄潜叶蛾发生较为普遍,部分防控不到位的棚室造成一定损失,潜在威胁秋冬茬番茄安全生产。目前主为番茄夏季大棚生产及秋冬季生产换茬期,为压低前茬番茄潜叶蛾基数,减轻秋冬茬防控压力,提升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保障番茄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控策略
按照“源头控制、绿色防控”的防治策略,落实清洁生产,加强性诱监测,优先应用防虫网阻隔、迷向喷射、天敌释放、生物农药喷施等非化学防控技术,适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降低成灾风险。
二、防治技术
1.田园清洁
彻底清除设施内外植株残体、杂草及投入品包装等,带至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降低虫口基数。及时摘除老叶、虫叶和蛀果等。
2.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开展2-3年轮作。
3.物理阻隔
棚室周围种植非茄科作物,防止作物成为番茄潜叶蛾的虫源地及传播“媒介”作物,阻止番茄潜叶蛾进入棚室内。在设施出入口和上下放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防止番茄潜叶蛾侵入。
4.棚室表面消毒
番茄定植前选用广谱性杀虫剂或辣根素,使用常温烟雾施药机、热烟雾机或喷雾器均匀细致喷洒棚室表面,密闭棚室4小时以上,敞气1天即可定植。选用烟剂在设施内多点均匀布放,由内向外依次点燃。
5.土壤消毒
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药剂,适量拌细土后均匀撒施,可有效杀灭土壤中害虫卵、幼虫和蛹。
6.无虫育苗
避免在生产棚室育苗。开展基质、穴盘和育苗区域表面消毒,悬挂防虫网,已发生为害的育苗区,应在番茄苗出棚前,选用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开展防控,确保净苗出棚。
7.灯光诱杀
成虫发生期,每棚室悬挂1盏诱虫灯(波长360-380纳米),光源距离地面0-60厘米。
8.性信息素防控
监测诱杀:成虫扬飞前,将性诱捕器棋盘式悬挂于田间诱杀成虫,悬挂高度距地面0-60厘米,普通诱芯1个月更换一次,长效诱芯4个月更换一次,虫量大时应及时更换粘虫板。用于监测时,每亩悬挂1套;用于早期防治时,每亩悬挂3-5套,每套间隔12-15米。
交配干扰:成虫扬飞前,将迷向丝、迷向管棋盘式悬挂于作物中下部或通风良好的枝条上,迷向丝悬挂数量为每亩40 - 70个,迷向管每亩悬挂20-30个,可在番茄定植时布设智能迷向喷射器1台/5亩,悬挂高度距地面0-60厘米。可明显减少成虫交配几率,减少产卵量,降低幼虫数量。
9.天敌利用
种植蜜源植物(金盏菊、芝麻、荞麦/苦荞麦等)涵养天敌,应用姬小峰、烟盲蝽、赤眼蜂等天敌防治,赤眼蜂释放量为 1 万-1.5 万头/亩次,根据田间番茄潜叶蛾虫口基数,连续释放 2-4 次,释放间隔期为 3-5 d,放蜂前 5 d 和放蜂后 7-10 d 不喷施任何农药。
10.药剂防治
番茄定植后,待真叶展开,或初见幼虫潜道、性诱捕器初见成虫等关键时期,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等药剂及时防控,可添加卵磷脂、植物油等助剂提升防效。施药时间选择晴朗天气10点之前或16点之后,选用高压雾化施药机、常温烟雾机、冷烟雾机等高效施药器械,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