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植物保护 > 植物保护详情页

密切关注蝽类害虫

  受异常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小麦、玉米、甘薯等作物田中蝽类害虫数量较多,主要种类包括小长蝽、条赤须盲蝽、三点盲蝽、红楔异盲蝽等,部分地块种群数量较高,最高35头/㎡。小麦收获后,麦田蝽类害虫会迁移至周边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田取食,存在聚集为害的风险,建议各区做好识别监测指导,及时掌握种群动态,适时开展防控。

  一、成虫识别特征

  (一)小长蝽

  体长约4 mm,宽1.5 mm。头淡褐,或棕褐色不等。头背部中央,中叶基部常有“X”形黑纹,前胸背板污黄褐色,刻点均匀,较大,较密,后叶组成一些模糊的深色纵走晕带,胝区处成一宽黑横带。后胸侧板内半多黄褐色纵带与黑色纵带相间。小盾片铜黑,被平伏毛。前翅淡白,半透明,翅前缘基部有少数毛,翅面毛平伏,无直立毛,在各脉上有1褐斑。膜片几无色,半透明,几无深色斑。

  (二)条赤须盲蝽

  鲜绿色或浅绿色,身体细长,体长大约5~6 mm,宽约1.5mm。头略呈三角形,顶端向前突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接近体长的红色触角,共分为4节。前胸背面梯形,具4个暗色条纹。小盾片黄绿色,三角形。足浅绿或黄绿色,胫节末端及跗节红色、红褐色至黑褐色不等。

  (三)三点盲蝽

  体长约7mm,黄褐色。触角与身体等长,前胸背板紫色,后缘具1黑横纹,前缘具黑斑2个,小盾片及两个楔片具3个明显的黄绿三角形斑。

  (四)红楔异盲蝽

  体长约4mm,宽1.5mm,雄性个体黑色偏多。触角乌褐色。小盾片后方有1小黄斑。雄虫楔片红色,雌虫楔片缝前方黄色。

图1 成虫特征(1.小长蝽;2.条赤须盲蝽;3.三点盲蝽;4.红楔异盲蝽)(摄影:张智)

  二、寄主及为害特点

  在北京小长蝽主要取食玉米、高粱、向日葵、花生等农作物,还有野苋、刺儿菜、苘麻等杂草。多聚集在叶片或花絮上取食,非常活跃,嫩叶被害后出现焦黄白斑,甚至黄化卷曲。

  条赤须盲蝽主要取食小麦、玉米、谷子、芝麻、大豆、苜蓿等作物和多种杂草,为害小麦、玉米时会出现白色雪花状斑点。

  三点盲蝽为害大豆、玉米、高粱、小麦、苜蓿、甘薯等作物和多种杂草,寄主受害后出现褪绿斑点、卷曲变形。

  红楔异盲蝽为害甘薯、玉米、苜蓿等作物和多种杂草,为害甘薯时会导致叶片皱缩、破碎。

图1 为害特点(1.雪花状;2.破碎状)(摄影:张智)

  三、治理策略

  (一)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和苋科杂草,减少虫源滋生和转移。

  (二)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蝽类在麦田、玉米田不会造成产量损失。严重发生影响植株长势时,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马拉硫磷等药剂适时开展防控。该类昆虫非常活跃,建议临近地块开展统一防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