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不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能传播数十种人畜共患疾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因此鼠害防控也是一项重要的植保工作。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害鼠即将进入繁殖季节,且食物匮乏,导致活动加剧,是控制鼠害的有利时机。各区要高度重视,尽早行动起来,结合本区害鼠发生实际,统筹安排,制定可行的灭鼠方案,扎实做好今年的农田统一灭鼠工作。
一、鼠害发生趋势
根据2024年全市农田鼠情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栽培、害鼠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市农田鼠害呈上升趋势,整体发生水平为轻发生,个别农田、设施园区等环境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90万亩次。农田鼠害呈现发生不均匀、季节性上升等特点,局部环境存在危害加重的风险。另外,鼢鼠等地下生活的害鼠在部分农田零星发生,需重点查治。
二、防控目标
通过开展春季和秋季灭鼠,力争将农田害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平均灭鼠效果达到85%以上,确保实现“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农田鼠害防控目标。
三、防控策略
根据农田鼠害发生实际,按照“五统一”灭鼠模式,采用综合控鼠措施,逐步减少化学杀鼠剂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灾后突发鼠情的监测和应急防控工作。今年灭鼠重点推广技术:一是全面推广减量控鼠技术和毒饵站保护性投饵技术,科学减少毒饵投放量;二是在设施保护地大力推广粘鼠板、TBS(围栏捕鼠系统)、地箭和电子猫等物理灭鼠技术;三是改进投饵方式,采用重点区域投饵。
四、防控范围及时间安排
(一)春季灭鼠为全面防控,范围涉及所有农田环境,统一灭鼠时间为3月下旬-4月下旬,各区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
(二)秋季灭鼠为重点查治,范围包括设施保护地及周边区域,具体灭鼠时间为10月下旬-11月中旬。
五、灭鼠模式及防控技术措施
(一)坚持五统一灭鼠模式
统一灭鼠物资供应:灭鼠药剂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成品毒饵,以区或乡镇为单位统一购买已正式登记的合格产品,粘鼠板、毒饵站等其他灭鼠物资也应选购正规企业的产品。
统一灭鼠时间:各区应在3天内完成全境的毒饵投放,每个乡镇需1天内完成毒饵投放。
统一宣传培训:各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明白纸、微信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灭鼠技术,告知灭鼠注意事项,普及科学灭鼠知识。同时应做好专业投药人员的培训,规范投药技术。
统一投药技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投药员按照统一的投药技术要求,规范投饵,定期检查毒饵消耗情况,及时补足毒饵至不再消耗为止。
统一检查防效:统一采用夹捕法、粉剂法(食饵法),按照测报规范于投药前3天和投药后10天开展调查,以捕获率(阳性粉块)下降率评估灭鼠效果。
(二)防控技术措施
1.减量灭鼠技术 在害鼠栖息地及鼠穴等进行重点区域投饵,每堆投饵2~4g。具体布放方法:白地、露地菜田沿地边、沟渠一侧,间隔5m成堆布放一堆毒饵;麦田沿地边5~10m布放1条环状药带,堆距5m,同时在电线杆和机井周边进行散点投饵;林地、果园沿周边布放一条环状药带,堆距5m;山区坡地沿每个坡坎底边投放一条药带,堆距5m;设施保护地沿设施后墙墙根、操作间,办公区的厨房、厕所、库房内外,园区围墙内墙根布放一个环状药带,堆距5m。杂物堆下进行散点式投饵,每处投饵1~2堆。
2.毒饵站灭鼠技术 毒饵站适用于所有农田环境,参照减量灭鼠技术的布放方法,间隔20-30m布放1个毒饵站,毒饵站内投饵10~15g。
3.粘鼠板灭鼠技术 一是与毒饵站配合使用,即将半张粘鼠板卷成筒状,开口朝上放入毒饵站内,适用于室内、室外环境灭鼠;二是将粘鼠板折成纸质毒饵站形状单独使用,适用于室内环境灭鼠。建议在粘鼠板中间位置放1~2粒生花生米作诱饵,并参照毒饵站灭鼠技术进行布放。
4.TBS灭鼠技术 TBS灭鼠技术是适用于鼠情监测和小环境的灭鼠的一种物理灭鼠技术,多采用篱壁式安装方式,一次安装可持续控制4~5年,有条件的区可进行小范围示范。
5.地箭灭鼠技术 地箭是利用鼢鼠堵洞的习性捕杀鼢鼠专用工具,适用于低密度下的鼢鼠防治,请按照地箭的说明书科学布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各区要高度重视农田鼠害防灾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积极争取灭鼠资金,精心组织,细化任务,备足灭鼠物资,制定可行灭鼠方案,确保高质量的完成今年的灭鼠工作。
(二)抓好灭鼠试验示范
各区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2-4个灭鼠示范区,集中展示粘鼠板物理灭鼠技术,以点带面推动物理灭鼠技术推广应用。
(三)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
灭鼠期间,各区植保部门要适时指导乡镇灭鼠工作,检查灭鼠任务落实情况、毒饵布放情况和灭鼠效果,及时查遗补漏,确保灭鼠工作顺利完成。认真及时完成灭鼠总结,并于6月10日前上报市植保站粮经科。
(四)加强鼠情监测
各区应按照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 1481-2007)要求,采用夹捕法、物联网智能系统,定人、定时、定点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辖区害鼠发生动态,据此制定可行的灭鼠技术方案,科学指导辖区灭鼠工作的开展。
(五)做好安全防护,确保灭鼠安全
1.各区要加强鼠药管理,完善出入库登记制度,做好剩余毒饵的回收与集中保存工作,确保灭鼠安全。
2.防疫措施:监测人员应穿消毒过的防蚤衣、防蚤袜,戴手套和工作帽,调查用的仪器、设备及解剖前的老鼠要做无蚤处理,使用后要进行严格消毒。
3.设施保护地灭鼠后3天应及时封闭害鼠洞口,捕获的鼠尸要及时深埋。
4.投饵人员需戴手套、穿工作服,避免鼠药直接接触皮肤,如有接触应立即用肥皂洗净。投饵过程中严禁吸烟、吃食物,投饵工具用完后要集中处理。
5.投药的地块要在一月内禁止放牧和家畜进入取食。
6.维生素K1是抗凝血杀鼠剂的特效解毒剂,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要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