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植物保护 > 植物保护详情页

2025年北京市农田鼠害发生趋势

  一、发生趋势

  根据鼠情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栽培、害鼠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市农田害鼠总体呈轻发生趋势,部分粮田、设施园区偏重发生,农田鼠密度发生范围0-5%,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累计发生面积9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一)农田鼠密度呈上升发生趋势

  1.夹捕监测害鼠捕获曲线呈双峰型,越冬基数高于往年(见下图)。11个区51块调查样地3-11月累计捕获4个鼠种,149只害鼠,年平均捕获率为0.24%,略高于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年捕获高峰出现在4月和10月,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30%和0.29%;最高样地捕获率为5%。监测结果表明2024年农田鼠害整体呈轻发生水平,但由于后高峰存在,致使2025年的农田鼠密度存在上升可能性。

图片1

  2.系统监测害鼠繁殖鼠占比略有上升(见表1)。顺义系统监测点8块调查样地3-11月共捕鼠3只,鼠种为黑线姬鼠和小家鼠,其中繁殖害鼠2只,均为雄性,占总捕鼠数66.7%,比2022年、2023年同期有所增加,但胎仔数为0。

表1 系统监测捕鼠情况

年份

捕鼠数(只)

繁殖鼠数(只)

占比(%)

总胎仔数(只)

平均胎仔数(只/胎

2022年

3

1

33.3

0

0

2023年

4

2

50.0

6

6

2024年

3

2

66.7

0

0

  3.农田鼠密度分布不均(见表2)。2024年监测了粮田、菜田、果园、林荒地等4种农田环境,以粮田的捕获率最高,平均捕获率为0.23%,较去年同期的0.19%略有增加,样地最高捕获率为3%;其次是菜田,平均捕获率为0.17%,较去年同期的0.23%略有下降,样地最高捕获率为5%。粮田、菜田、果园等环境均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25%、64.08%和54.55%;林荒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鼠数的66.67%。

表2  2024年不同农田环境捕鼠情况统计

环境类型

样地数

累计捕夹

捕鼠种类

捕鼠数

平均捕获率(%)

最高捕获率(%)

优势鼠种及占比

粮田

18

11734

3

32

0.23

3

小家鼠56.25%

菜田

28

38734

4

103

0.17

5

小家鼠64.08%

果园

9

16197

3

11

0.03

1

小家鼠54.55%

林荒地

7

4128

2

3

0.07

1

黑线姬鼠66.67%

  (二)环境条件利于鼠害发生

  近几年随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保护地设施的建设,农田害鼠食物源和越冬栖息地增多,利于害鼠的繁殖和越冬存活;害鼠具有补偿繁殖和转移危害等生物学特性,如害鼠季节性转移或受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被动转移,均会导致局部农田鼠密度急剧上升,危害加重;鼠类是人畜共患鼠传疾病传播介体,农田鼠密度的回升将会进一步加大人畜共患鼠传疾病的传播风险。春季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农田害鼠将进入繁殖高峰期和防治适期,各区应及早行动起来,结合当地害鼠发生实际,统筹安排,确实抓好今年的农田统一灭鼠工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