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
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花、叶、茎,典型特征是在发病部位产生大量鼠灰色霉层。一般从叶尖、残存花瓣、果柄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呈典型“V”字形向内扩展,果实受害起初由脐部或蒂部开始,继而向青果果面扩展,染病的青果呈灰白色、软腐,密生大量鼠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番茄灰霉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借气流、雨水和人为生产活动传播。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属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适宜发病温度20-23℃,相对湿度80%以上、弱光有利于发病。连阴雨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滴灌、膜下暗灌,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花、病叶、病果,防止病害蔓延;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熊蜂授粉。
(2)化学防治:番茄蘸花药液中加入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或30%咯菌腈悬浮剂预防效果较好;发病初期,用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0%嘧霉胺悬浮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隔5-7天喷 1次,连喷3~4次,重点喷施于发病部位。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并注意轮换、交替用药。低温阴雨天时可采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剂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