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叶斑病由多种弯孢属真菌引起,病菌极易侵染玉米,但只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传播迅速。当前我市夏玉米正值抽雄吐丝期,近期降雨频繁,调查时发现部分夏玉米田发生弯孢叶斑病,结合气象条件,预计弯孢叶斑病有流行风险,建议各区加强识别与诊断,做好防治技术指导。
一、发病症状
图1 玉米弯孢叶斑病(供图: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 佟国香)
病菌以侵染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中间黄白色,边缘褐色、无色或有褪绿晕圈,病斑直径约1mm。病斑常密布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枯死。抗病品种上病斑较少有褐色边缘和褪绿晕圈。感病品种上病斑多,密布叶片,病斑连片造成叶片枯死。
二、防控技术
(一)加强监测调查
各区要加密加大下乡调查力度,及时掌握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做好防治指导。
(二)做好病害预防
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弯孢叶斑病常发区域,可在大喇叭口后期喷施含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氟菌唑、吡唑醚菌酯等有效成分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结合后期大(小)斑病和鳞翅目害虫等病虫防控,合理混用杀虫剂和免疫诱抗剂、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
(三)选择合适药械
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常规器械作业难度大,推荐选用无人机进行施药,用水量每亩不少于1.5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