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蜂缘蝽是大豆田一种常见刺吸害虫,常常在大豆结荚期造成为害,导致产量损失。当前,我市大豆田点蜂缘蝽普遍发生。鉴于点蜂缘蝽为害相对隐蔽,为害初期生产者不易发现,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发布“加强大豆田点蜂缘蝽监测防控”测防专刊,提醒各大豆生产区及时查看诱捕器,加强田间调查,抓住关键期开展药剂防控。
一、形态特征
成虫形状类似马蜂,狭长,黄褐至黑褐色。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卵半卵圆形。若虫1~4龄体似蚂蚁,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
图1 点蜂缘蝽(左:卵;中:若虫;右:成虫)(摄影:张智)
二、寄主
除为害大豆外,还能为害蚕豆、豇豆、豌豆等蔬菜及稻、棉等作物。
三、为害症状
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在大豆开花结实时群集为害,刺吸叶片、嫩梢及豆荚汁液,引起刺吸点叶脉变黑,致使蕾、花凋落,造成大豆“症青”现象;豆荚外皮上可见小黑点,与外皮对应的籽粒上有小孔,严重时变黑腐烂,果荚不实或瘪粒。
四、防控措施
1.加强点蜂缘蝽监测。田间悬挂诱源为聚集信息素的风叶型诱捕器进行诱集,及时掌握田间种群发生发展动态。
2.在大豆植株初荚期,当成虫密度达到百株3~5头,或诱捕器单日诱集量5头,或卵块、若虫数量较高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止导致“症青”引起减产。药剂可选用噻虫·高氯氟、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推荐采取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