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植物保护 > 植物保护详情页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技术指导意见

  根据全市一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长势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市二代玉米螟总体偏轻发生,局部鲜食玉米田偏重发生,发生期接近常年,卵盛期平原地区为7月20日前后,北部山区偏晚1周。预计7 月下旬多雷阵雨天气,对释放赤眼蜂有一定的影响。为确保赤眼蜂释放及时有效,减少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危害损失,现提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技术指导意见。

  一、放蜂时间和方法

  根据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情况,结合玉米长势和下阶段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二代玉米螟卵盛期为7月20日至28日。全市放蜂时间定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次数1~2次,每亩放蜂点数1~2个,放蜂数量1~2万头。由于玉米螟产卵不集中,产卵盛期跨度大,建议针对一代虫量较高的鲜食玉米地块,适时多批次释放赤眼蜂,提高防治效果。

  二、放蜂范围

  放蜂范围以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特别是鲜食玉米)为重点。同时,各区要积极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加大赤眼蜂释放面积,降低玉米螟危害,促进农民增收。

  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技术

  防治以玉米螟为主的农田,可于玉米螟产卵初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过挂放赤眼蜂杀虫卵袋释放松毛虫赤眼蜂2次,每亩每次施放1~2万头;防治以桃柱螟为主的农田,可于桃柱螟产卵初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挂放松毛虫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2~3次,每亩每次放蜂2~3万头;防治玉米螟和桃柱螟混合发生的农田,可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挂放松毛虫赤眼蜂2~3次,每亩每次放蜂2~3万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