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部分地块春玉米已陆续收获,9月中下旬将进入收获高峰期,夏玉米预计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入收获高峰期。针对玉米品种特性、成熟度、田间长势和种植情况等条件,现提出2025年玉米秋收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密切监测生产,抓好夏玉米后期管理
今年秋季我市降雨较为频繁,湿度较大,夏玉米容易发生弯孢叶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生产中应密切监测,使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强对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晚播地块可使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等药剂防治。具备无人机作业条件的地块,可通过合理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免疫诱抗剂)、叶面肥等进行“一喷多促”作业,促进灌浆成熟和产量提升。具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晚播夏玉米地块,可追施尿素2~3公斤,补充养分、防止早衰。
二、做好适时收获,选择合理机收方式
种植户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根据玉米成熟度、田间环境等条件适时收获,避免出现穗腐、穗发芽等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问题。
1.春玉米。建议完全成熟后收获,完熟的主要判断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呈现出品种特有的色泽。籽粒含水率高于25%时应选择机械收穗的方式,低于25%可直接收获籽粒。秸秆同时粉碎还田或作为黄贮饲料。
2.夏玉米。尽量在蜡熟后期收获,以增加粒重和产量。若下茬种植冬小麦,应综合考虑全年产量,建议10月5日以前保玉米,10月5日以后保小麦。
3.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判断标志为乳线位于籽粒顶部起往下1/2~2/3处,此时植株含水量为65%~70%。
三、调整农机参数,降低田间收获损失
果穗机收作业时总损失率应不高于3.5%,籽粒机收作业时总损失率应不高于4.0%。
1.保养调试培训。收获前充分做好玉米收获机的保养与调试工作,使机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并做好农机手的培训,降低人为造成的损失。
2.调整收获参数。北京市玉米种植行距以55~60厘米为主,应根据玉米种植行距选择匹配的收获机割台;主栽品种穗位高度一般在90~120厘米之间,应根据玉米穗位高度确定合适的收割高度,降落割台到合适位置使摘穗板或摘穗辊前部位于玉米结穗位下部30~50厘米处。
3.降低机收损失。一是选择晴天收获,雨天不利于机械化收割,容易增加损耗,降低籽粒品质。二是较为泥泞、存在积水地块,应在收获前及时开沟排水,充分散墒,方便收获机具下田作业。如土壤过于松软,可采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收获。三是倒伏地块宜选用割台长度长、倾角小、分禾器尖能够贴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机。对于倒伏方向与种植行平行的玉米植株宜采取逆向对行方式收获;对于倒伏方向不一致的玉米植株宜采取往复对行收获作业方式。
此外,玉米果穗或籽粒收获后应充分暴晒或烘干处理,入库前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4%以下方可安全储藏。要按品质分类储存,避免因混收、混储降低粮食等级,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