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是鸢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等功能。射干花朵艳丽,以其橘红色的花朵和紫褐色的斑点而闻名,花瓣六片,两轮排列,每轮各三片,因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极蝴蝶,也被称作蝴蝶花。单朵花每日晨开暮合,整体花期自6月底持续长达2个月,是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的优良田园景观作物。北京地区射干可春播(4~5月)或夏播(6~8月),为提升近期射干的播种效果,确保后期产量和品质,现提出夏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射干适应性强,可在山坡荒地、平地及林下种植,但以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播种前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耕翻土地20~30厘米后耙平,做成宽1.2米、高20厘米的高畦种植,畦间距30厘米。
二、播种
(一)直接播种
选择2年生及以上的干燥成熟种子,具备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无霉变破损等特征,千粒重通常在30~35克之间,发芽率达到85%以上。射干种子种皮厚,具有自然休眠性,通常采用沙藏、温水浸种(30~35℃温水浸泡24小时)、机械破皮(保证种胚不受损害)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本年度前期降水较多、墒情较好的地块应及时播种,墒情较差的地块建议等雨播种。每亩用种量3~4公斤。大面积播种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开沟深度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5~2厘米后耙平镇压。夏播20~30天左右出苗。待幼苗出齐,按株距15厘米间苗,缺苗部分带土移栽补苗。亩留苗约1.5万株。
(二)育苗移栽
育苗地每亩用种量6~8公斤,至苗高6~10厘米时可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移栽大田,栽种深度7~8厘米,每穴1株,填土压实后浇水。
三、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
每年需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年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和松土,之后间隔半个月再各除草1次。翌年及以后,4月、5月、6月各除草1次,6~7月植株封垄后停止中耕,并适当培土于根部,以防倒伏。
(二)水肥管理
苗期和移栽后需保持畦土湿润,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烂根;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灌溉越冬水,预防冻害;翌年及以后年份的春季各灌溉一次返青水。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每年3月、6月采用沟施覆土分两次追肥:第一次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促进根茎膨大,施肥后浇返青水;第二次雨前亩施高磷钾复合肥(N+P2O5+K2O≥45%)30公斤,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射干,可根据条件追肥,注意适当控水控肥,防止植株倒伏。
(三)摘蕾
需快速增产的,应在晴天上午用剪刀分期分批摘尽花茎(避免手摘引发感染);保留观赏价值的则可不摘蕾。
(四)病虫害防治
射干病虫害整体发生不多。常见病害包括根腐病、叶斑病和霜霉病。发病初期,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叶斑病选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霜霉病可用64%噁霜·锰锌500~600倍液防治。虫害防治方面,蚜虫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喷雾;红蜘蛛用20%哒螨灵1000~1500倍液喷雾;钻心虫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蛴螬等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或播前土壤处理,亩用药量1~1.5公斤。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抗药性,雨季加强排水防病。
(五)冬季管理
冬季待地上部分干枯后清除枯枝落叶,冬季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即可自然越冬。
四、采收、加工及储存
(一)采收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块根的发育状况,一般在栽种后3~4年收获。注意关注市场行情,价格合适时及时收获块根出售;价格较低时可当年只采集种子进行销售,块根待价格恢复时再行采收。种子采集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按成熟度分批采收,射干果壳变黄色将要裂口时,连果柄剪下,去除病果,置于室内通风荫凉处晾干后脱粒。根茎则于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进行人工或专业机械采收,注意保持块根完整,避免机械损伤影响品质。
(二)加工
射干根茎采收后需立即进行清洗分级处理。清洗时先用流水漂洗去除表面泥土杂草,顽固泥块可用高压水枪或机械清洗设备处理,但需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有效成分流失。清洗后按品质分级:上品要求根茎粗壮(长5cm以上)、断面黄色且无分枝;二等品允许有分枝但无霉变;严重损伤或腐烂的废品必须剔除。干燥可采用自然晾晒(单层摊铺≤5cm,每日翻动2~3次)或机械烘干(分阶段控温:初始60~65℃快速脱水,后期降至50~55℃保持药效)。通过规范化的清洗、分级和干燥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射干苷等有效成分,提升商品价值。
(三)储存
选择通风良好、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进行储存。可采用麻袋、纸箱或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封装后保存,需长期保存的建议通过真空包装来延长保质期。为避免受潮,也可在储存间放置干燥剂或除湿设备。同时注意防虫防鼠,确保储存期间不发生霉变、虫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