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植株高度30~80厘米,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管状花,花冠紫色,北京地区花期7~9月,9月底果实成熟,可春播(山区、平原区4~5月)、夏播(山区6~8月)或秋播(平原区9月中下旬)。为提升近期白术的播种效果,确保后期产量和品质,现提出白术夏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肥力一般、排水良好、高燥、通风、凉爽的沙壤土,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平整细。移栽定植田宜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为宜,忌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入高磷钾复合肥(N+P2O5+K2O≥45%)30~40公斤作基肥。耕翻土地20~30厘米后耙平,做成宽1.2米、高20厘米的高畦种植,畦间距30厘米,畦沟与畦面垂直,利于排水。
二、播种
夏播一般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
(一)育苗
选择籽粒饱满、无杂质、无病虫害的新种,播种前一天晒种。6~8月建议条播种植,20天左右出苗。播种前先在畦面喷水,待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厘米开沟播种,播种深度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厘米后耙平镇压,再浇1次水。每亩用种量5~6公斤。
(二)移栽
第二年秋季10月移栽,选择表面黄色或暗黄色,具有顶芽或侧芽,新鲜完整,无虫蛀、无霉变、无机械损伤的根苗。剪掉部分须根,用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捞出沥干。按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开5厘米左右深的沟,将根苗排入沟内,芽尖朝上,距地表3厘米左右,栽后两侧稍加镇压,覆土与地面相平,全部栽完后再浇1次大水。一般每亩需根苗30~40公斤,栽植密度2.2万株左右。
三、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
育苗地块幼苗长至5~6厘米时及时中耕除草和松土,并按株距3~4厘米间苗,之后每隔15~20天中耕1次,育苗期一般需除草3~4次。大田定植地块一般在移栽后第二年5~7月杂草滋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需中耕除草1~2遍;植株封垄后进入生长旺盛期,一般不再中耕,株间如有大草,可用手拔除。
(二)水肥管理
白术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根茎膨大期更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同时,白术又忌积水,降雨量大时应及时排水。一般于3月底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前每亩沟施高磷钾复合肥(N+P2O5+K2O≥45%)30~50公斤;干旱季节于早上或傍晚浇水,雨季及时排涝;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灌溉越冬水,预防冻害。
(三)打蕾
6月中旬植株开始现蕾,进入生殖生长期。除留种田外,为提高鲜根产量,一般于7月上旬晴天上午(即现蕾初期至开花前)用打草机除去花蕾;有观赏需求的也可不摘蕾。
(四)病虫害防治
北京地区白术病害发生较少,虫害少见地下害虫及蚜虫。如出现需进行及时防治:
1.铁叶病
又称叶枯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并及时清除病株。
2.白绢病
又称根基腐烂病。清除病株,于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或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0.1~0.2公斤兑水40公斤喷雾,7天喷1次,连喷3次。
3.根腐病
播种或移栽时,用32%精甲·噁霉灵水剂1500~2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95%噁霉灵2000倍液灌根,间隔10天1次,连续2 次。
4.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用25%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淋,防治蛴螬低龄幼虫;白术苗期,每亩撒施5%二嗪磷颗粒剂2000~3000克防治小地老虎。
5.蚜虫
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3000~4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7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喷雾茎叶喷雾。
四、留种技术
白术留种为株选。一般在移栽后的第2或第3年、每年7~8月,选择具有原品种特性且生长健壮、分枝少、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母株,摘除迟开或早开的花蕾,每株选留5~6个花蕾。于10月初,植株完熟前、下部叶片枯黄、部分头状花序上部开裂现出白色冠毛时采收种子。选择晴天人工或机械将花蕾割下,拖运回场院平摊晾晒10~15天(雨天及时蒙塑料布避雨)后脱粒、扬去茸毛和瘪籽,装入麻袋内放在通风阴凉处贮藏。
五、采收与加工
白术通常在移栽后的2~3年达到采收标准。10月中下旬,当地上部分叶片枯黄、茎秆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采收。选晴天人工或机械采挖,将根茎刨出,抖去泥沙,割去茎秆,去除带病根茎,运回摊晾,烘干、晒干或煮蒸处理,再除去须根。晒干的白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产品以个大肉厚、无高脚茎、无须根、无虫蛀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