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作为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农作物,可在京郊平原、山区、林下等多种类型环境下种植。适应首都消费者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甘薯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为推动我市甘薯提质增效,科学指导春耕定植,特制定本意见。
一、推荐品种
依据市场需求,应优先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或鉴定)的甘薯品种。这些品种需具备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贮藏以及商品性好等特性。结合北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荐以下品种:烘烤型可选择烟薯25;蒸煮型推荐普薯32和心香;早熟丰产可选龙薯9号。同时,搭配济薯26、广薯87、黄玫瑰等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的品种,以增强甘薯在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能力。
二、造墒抢墒
对于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可采取造墒定植的方式,也可运用滴灌种植技术,滴灌能精准控制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而旱地则需抓住有利墒情,趁墒、抢墒定植,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确保甘薯顺利定植。
三、起垄施肥
在甘薯栽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深度应达到30厘米。深翻前,要一次性施足基肥,每亩需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吨以上,同时配合施入15kg尿素、20kg硫酸铵以及15kg硫酸钾,为甘薯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深翻完成后进行打垄,垄向以南北方向为宜。垄距保持在80厘米,垄高控制在25~30厘米,垄尖宽度约为10厘米,打造出高胖的垄形和深窄的垄沟,利于排水、通风和甘薯根系的生长。
四、定植栽秧
(一)时间
当地下5~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5℃时,进行甘薯栽植。北京平原地区通常在5月1日前后开展定植;山区气温相对较低,一般比平原低4~5℃,应推迟到5月6日以后。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若遇寒流,应适当再推迟几天定植,避免低温对薯苗造成伤害。
(二)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甘薯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短蔓品种,每亩建议种植4000~4500株;长蔓品种,每亩种植3000~3500株。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促进甘薯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三)方法
要选择无病壮苗进行栽植,剔除弱苗,优先推荐使用脱毒薯苗,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等优点。在栽植方法上,旱地适宜采用斜栽法,将薯苗与地面呈45°左右夹角插入土中,露出地面3~4厘米,能更好地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成活率高,但单株结薯数相对较少,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水地则采用改良水平栽法,先在垄面开沟,将薯苗根部垂直插进沟底1~2厘米,然后把薯苗各节水平压入土壤,覆土5~6厘米,仅将头部3~4片叶露出地面,使薯苗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成活率较高,单株结薯数多,适合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使用。
(四)覆膜
推荐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先覆膜,后栽秧。覆膜前,用72%都尔乳油0.1~0.15L/667m2兑水30~40kg或乙草胺100~200g兑水60kg均匀喷洒于垄面,形成一层药膜后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