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 农业技术推广详情

北京市小麦返青期管理意见

  一、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

  (一)越冬以来气象条件

  本年度8个麦区小麦越冬期为2024年12月3日~18日,平均为12月10日,较常年和去年均推迟12天。去年12月以来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1.气温变化幅度大

  2024年12月1日~2025年2月24日,麦区平均气温为-1.9℃,较去年同期偏高1.1℃,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其中2024年12月麦区平均气温为-1.2℃,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高0.9℃和3.3℃;2025年1月1日~2月24日平均气温-2.3℃,较常年同期偏高0.2℃,较去年同期偏低0.2℃;去年12月1日以来累计负积温为-198.3℃•日,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少50.8℃•日和97.6℃•日;1月下旬出现两次低温,麦区极端低温出现在1月28~29日,平均值为-13.1℃,极端最低温度为-15.7℃(于1月28日出现在密云),导致叶片青枯加剧,但由于冬前11月异常偏暖,冬前生长量足;越冬前期气温偏高,抗寒锻炼充分,截至12月31日第一阶段抗寒锻炼(0~5℃)天数为15天,较常年增加1天,第二阶段抗寒锻炼(0~-5℃)天数为22天,较常年增加3天,越冬期12月气温偏高,麦苗物质积累持续进行,茎基部较常年粗壮,利于晚播麦转壮,绿叶留存长度为历年最好。

  2.降水不足旱情出现

  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24日,除平谷外,连续86天无有效降水,连续无降水日数位居历史(1951年以来)第一位。据2月20日监测点调查,未补水麦田干土层平均为5.0厘米,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增加4.2和2.6厘米,较上次(1月20日)监测增加1.5厘米,干土层最深的达到7.5厘米,旱情持续发展。2月24日全市40个麦田自动墒情监测站数据,麦田0~10cm和10~20cm土层平均相对含水量为42.5%和59.2%,土壤墒情综合评价为干旱。目前看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大,春季管理难度加大。

  (二)气象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2月下旬气温较常年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2℃左右(常年0.9℃),平原地区平均气温3℃左右(常年1.9℃),极端最低气温为-5℃左右;期间全市大部分地区基本无有效降水(常年1.1毫米),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3月上中旬(至3月20日),平均气温为5~6℃,比常年(4.9℃)偏高;降水量为4~8毫米,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为4.3毫米。其中3月上旬有三次冷空气活动,有弱降水和大风天气,但白天最高气温都在5℃以上,对小麦返青生长影响不大。

  二、越冬以来苗情

  (一)总体情况

  2月15~20日,市农技推广站组织各区对51个监测点小麦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3个未补水地块,干土层平均为5.0厘米,较上年和常年同期增加4.2和2.6厘米,麦田旱情持续发展。8个已补水地块,干土层平均为0.5厘米,旱情已解除;监测点平均死苗率0.02%,较上年和常年同期减少80%和99%;死茎率0.2%,与上年同期持平,较常年同期减少95.6%;绿叶长6.1厘米,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增加1.4厘米和4.3厘米;亩总茎数94.4万/亩,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及冬前茎增加2.3、22.4和3.0万/亩;平均单株分蘖2.0个,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及越冬前增加0.2、0.5和0.2个;平均次生根4.8条,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及越冬前增加0.8、1.8和2.1条。

表1  2025年2月监测点苗情及干土层与上年和常年同期比较

年份

总茎数(万/亩)

单株分蘖(个)

次生根(条)

死苗率%(%)

死茎率(%)

单株绿叶长(cm)

干土层厚度(cm)

本年度

94.4

2.0

4.8

0.02

0.2

6.1

5.0

上年同期

92.1

1.8

4.0

0.1

0.2

4.7

0.8

常年同期

72.0

1.5

3.0

3.0

4.5

1.8

2.4

越冬前

91.4

1.8

2.7

--

--

--

--

较上年增减

2.3

0.2

0.8

-80

0

1.4

4.2

较常年增减

22.4

0.5

1.8

-99

-95.6

4.3

2.6

较冬前增减

3.0

0.2

2.1

--

--

--

--

  (二)苗情分类

  统计表明,总茎数大于等于100万/亩群体偏大的麦田占33.3%,较越冬前、去年同期和常年返青期增加7.8、11.3和26.0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115.9万/亩,这部分麦田叶片未徒长披散,叶片和叶鞘长度正常,未达旺长指标;总茎数80~100万/亩的一类麦田占37.3%,较越冬前、去年同期和常年返青期增加5.9、15.3和7.0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88.2万/亩;总茎数60~80万/亩的二类麦田占11.8%,较越冬前、去年同期和常年返青期减少9.8、22.2和22.3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62.9万/亩;总茎数小于60万/亩的三类麦田占17.9%,较越冬前、去年同期和常年返青期减少3.9、4.4和10.7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53.9万/亩。

  总体上,二类及以上麦田占82.4%,较去年同期的78.0%增加4.4个百分点,较冬前的78.5%增加3.9个百分点,较常年返青期的71.7%增加10.7个百分点。本年度小麦越冬正常,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

表2  2025年2月监测点苗情与冬前、去年同期及常年返青期比较

苗情分类

二月总茎数

(万/亩)

单株分蘖

单株次生根

苗情占比%

较冬前增减(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百分点)

较常年返青(百分点)

≥100万

偏旺苗

115.9

2.5

6.0

33.3

7.8

11.3

26.0

80~100万

一类苗

88.2

2.2

4.2

37.3

5.9

15.3

7.0

60~80万

二类苗

62.9

1.5

3.3

11.8

-9.8

-22.2

-22.3

<60万

三类苗

53.9

0.6

1.8

17.6

-3.9

-4.4

-10.7

平均/合计

94.4

2.0

3.8

100

-

-

-

  三、返青期管理意见

  本年度小麦越冬绿叶留存比例高,二类以上苗情占比历年同期最高,但三成多的麦田群体偏大,近两成的麦田为三类苗,二类苗群体偏小,苗情比较复杂,春季管理难度较大。总体上要贯彻“控旺促弱抓二稳一,因苗因墒肥水调控,防灾减灾高效植保”的管理原则,重点是稳住一、二类苗别掉类,关键是抓好群体偏大麦田的控旺转壮及群体小、个体弱的三类麦田的转化升级,积极采取病虫草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措施,保障夏粮稳产丰收,力争大面积单产提升。返青期管理意见如下:

  (一)未补水麦田

  去年12月以来持续无有效降水,据气象预测冬春连旱的趋势明显,返青前未补水地块返青期管理的首要矛盾是解除旱情,防止干旱影响造成分蘖退化或死苗死茎的发生,促进麦苗快速返青恢复生长,这类麦田都要在返青初期(春1叶露尖-春2叶尖期间)尽早浇返青水,同时追施返青肥。管理要点如下:

  1.群体偏大及一类麦田

  总茎数80~100万/亩的一类及大于等于100万/亩群体偏大麦田,建议亩追施尿素7.5公斤左右,起身期控旺稳壮,第二次肥水管理在拔节中后期(4月15日~25日)进行;

  2.二类及三类麦田

  总茎数60~80万/亩的二类及小于60万/亩的三类麦田,建议亩追尿素10.0公斤左右,在拔节前期(春4叶露尖~春5叶露尖,4月12日~20日)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防止苗情退化,争取多成穗。

  3.因墒浇好返青水

  上述麦田要根据干土层厚度因墒浇好返青水,干土层厚超过5厘米的麦田建议亩浇水30方左右,其余麦田亩浇水20方左右,浇水要避开3月上旬的低温天气。

  (二)已补水麦田

  返青前补过水的地块,返青期积极落实因苗因墒肥水调控管理措施即可,管理要点如下:

  1.管理顺序

  先管总茎数80~100万/亩的一类及群体大于等于100万/亩群体偏大的麦田,再管总茎数60~80万/亩的二类麦田,最后管群体小于60万/亩的三类麦田。

  2.管理意见

  (1)群体偏大及一类麦田

  这两类麦田,返青期管理在春1叶一大叶~春2叶一大叶(3月15日~20日)进行肥水管理,一般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亩浇水20方,起身期适当蹲苗,拔节期管理推迟到春5叶露尖~春6叶露尖(4月15日~25日,先管群体小的、再管群体大的),肥水管理最晚不能晚于6叶露尖。

  (2)二类及三类麦田

  二、三类麦田,返青期采取“头水晚、二水早”的管理方式,早春补水未施肥的在返青末至起身初期(3月20日~3月31日)进行肥水管理,先管二类苗再管三类苗,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亩浇水20~30方,拔节期可视苗情变化适当提前到拔节前期(春4叶露尖~春5叶露尖,4月12日~20日)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争取多成穗、长大穗。

  (三)肥水管理注意事项

  有条件的地块,尽量采取水肥一体化方式浇水施肥;采取机抛肥的地块要边抛肥边浇水,抛过肥的地块尽量在1天内浇完水,减少氮素挥发损失。

  (四)地下害虫及病害防治

  地下害虫危害死苗较多的地块或发生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地块,返青肥水管理时,可掺混辛硫磷等颗粒型杀虫剂或戊唑醇等防病药剂,使农药随水下渗杀死害虫,防治病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