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 农业技术推广详情

北京市小麦早春管理意见

  一、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

  气温方面,12月-1月中旬,麦区平均气温为-1.5℃,较常年(1991-2020年平均值,下同)、去年和近十年分别偏高1.4℃、2.3℃和1.4℃。1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3.9℃,接近常年(-4.1℃);2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6.0℃,比常年同期(-2.8℃)偏低3.2℃。1月下旬至2月上旬,我市出现多轮降温,特别是2月6日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大风降温过程,6-8日全市平均气温为-8.4℃,较常年同期(-2.6℃)偏低5.8℃,麦区8站最低气温为-14.7℃~-11.7℃。

  降水方面,12月~1月中旬,麦区连续51天无有效降水,达到历史同期最大值。1月下旬全市平均降水量0.3毫米,接近常年(0.4毫米),26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北部山区,顺义、通州、房山等麦区无有效降水,2月上旬麦区无降水。麦田干土层呈现持续增厚趋势。

  据市气候中心预测,2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2~5毫米,常年同期(1991~2020年平均值)为5.0毫米;平均气温为-1~0℃,比常年同期(-1.1℃)略偏高。其中2月中旬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

  二、近期小麦苗情

  1月15~20日,市农技推广站组织各区对50个监测点的小麦苗情及墒情进行了调查,并于1月中旬、下旬及春节后多次组织专家对顺义、通州和大兴等小麦主产区麦田进行了现场考察。结果表明,经过1月底至2月初的多轮降温,小麦越冬指标仍良好,麦苗绿叶留存比例大,至2月10日麦苗绿叶留存长度50%左右,仍为近年同期最好;大部分麦田干土层厚度为4~5厘米,个别地块超过5厘米,干土层较厚的地块主要是冻水浇灌较早、播后及冬初未镇压或土壤偏沙的麦田,但目前看麦苗茎部未发生明显皱缩萎蔫、分蘖节和茎部饱满硬实,根部鲜亮,越冬正常。

  三、早春管理意见

  (一)抓好冬末镇压

  干土层超过4厘米的麦田,要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表土化冻5~8厘米,白天最高气温达到5℃左右时开展冬末镇压,镇压要严格贯彻“压干不压湿(地表),压软不压硬”(麦苗)的原则。抑制干土层发展、提墒保墒,抗旱保苗越冬,促进返青生长。

  (二)浇水抗旱保苗

  本年度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麦田干土层呈现持续增厚的趋势,农户要积极关注麦田干土层变化,2月中下旬干土层超过5厘米,分蘖节处在干土中、麦苗基部出现皱缩萎蔫的麦田,要在最高气温回升到5℃的白天上午10点~下午4点浇水抗旱保苗,降低干旱造成死苗死茎发生比例。浇水以喷灌小水为主,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浇水1~2小时,不能出现地表积水结冰、麦苗形成冰凌的情况,喷灌设施及时泄水,以防结冰损坏管路。

  (三)顶凌机播化肥

  种植面积较大,冬前主茎叶龄在3片叶以上的麦田,可在2月底3月初土壤化冻5~8厘米时机播化肥,借助化冻返浆的土壤水分将肥料融化,促进麦苗吸收利用,早发快长,减少撒施造成肥料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建议春季追肥采取早春-返青期及拔节期两次追施,可在早春顶凌开沟播肥或返青追施尿素7.5公斤左右,其余尿素在拔节期追施;种植面积大,返青-拔节期灌溉施肥时间紧张地块,可将春季追肥量在早春顶凌一次播施,但要采取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各一半的施肥策略,避免中后期脱肥影响生长或早衰。

  顶凌播肥要尽量在土壤化冻5~8厘米时实施,过晚土壤冻土化通后,农机进地容易形成轮胎印埋苗毁苗,也不能很好利用土壤化冻返浆水融化肥料。播肥后持续不降水土壤较干旱时,要因墒浇灌返青水,亩灌溉量15~20方/亩,促进肥料融化吸收利用。晚播麦田(主要指没有分蘖的麦田,包括土里捂和一根针麦田)开沟施肥会壅土埋苗,造成死苗死茎发生,不建议采取开沟施肥措施。

  (四)旺长麦田搂麦

  个别10月1日前播种、播量较大、越冬前群体超过110万/亩、最长叶片超过25厘米、叶片披散、麦田封垄见不到地表的麦田,要在2月中下旬,土壤化冻返浆前,青枯叶片干脆易掉落时,搂麦去除枯叶,可采用专用搂麦工具,或自行加工有一定重量的铁丝网耱麦使枯叶掉落地表,减少枯叶遮挡,促进小麦正常光合作用恢复生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