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
(一)12月以来气象条件
气温方面,12月平均气温为-7.8~1.1℃,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高0.6~2.4℃和1.6~4.0℃。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9.3~0.4℃,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高0.7~3.4℃和0.6~1.9℃;1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2.3℃,较常年明显偏高2.4℃。12月以来,麦区平均气温为-1.4℃,分别较常年、去年和近十年偏高1.4℃、2.4℃和1.3℃。
降雨方面,12月无降水过程,常年和去年同期降水量为1.5~3.3毫米和6.4~18.5毫米。1月上旬降水量为0.0~0.4毫米,常年同期降水量为0.5~1.6毫米,去年同期无降水;1月中旬降水量为0.0毫米,常年同期降水量为0.3毫米。12月以来,麦区已连续51天无有效降水,达到历史同期最大值。
光照方面,12月日照时数为157.2~233.7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持平或偏多1~4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多2~3成。1月上旬日照时数为54.0~97.5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5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多1~5成。
(二)未来气象条件预测
据市气候中心预测,1月下旬我市有2次冷空气活动,26~29日有明显降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其中25~26日北京有一次明显降雪过程,累积雪量为小到中雪。预计1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为-4~-3℃左右,常年为-4.1℃;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3℃左右,常年为-3.1℃。受冷空气活动影响,26-27日气温骤降,48小时降幅将达到8℃左右;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2℃左右,28~30日气温持续较低。
二、冬前及冬季保苗越冬措施到位
越冬前适时足量浇灌越冬水,是北京小麦保苗越冬的最基本措施,据50个监测点统计,98.5%的麦田在11月中下旬、个别在12月初浇灌了越冬水,较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平均亩灌水30.5方,较上年减少8.1方/亩,主要是本年度底墒足,农户因墒减少了灌水量,麦田普遍浇灌越冬水奠定了安全越冬的基础。
越冬期实施冬初、冬末镇压,是沉实土壤、弥补裂缝、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墒保墒,防寒抗旱保苗越冬的轻简措施,市农技站通过印发简报、培训、指导、宣传等多种方式促进该措施的落实,据1月15日~20日监测调查,全市45%的麦田已实施冬初镇压,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利于抑制干土层发展,保苗越冬。下一步,将积极促进冬末镇压措施的落实,环环相扣抓好麦田防寒抗旱管理。
三、小麦抗寒锻炼好越冬正常
(一)抗寒锻炼较充分,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本年度全市小麦越冬期为12月10日,较去年和常年推迟12天,截止到越冬期,全市小麦第一阶段(0~5℃)抗寒锻炼天数平均为12天,较常年的14天少2天,较去年多1天;第二阶段抗寒锻炼(0~-5℃)天数平均为5天,较去年少2天;但进入越冬期后抗寒锻炼仍在进行,截止到12月31日,第一阶段抗寒锻炼天数达15天,与上年度持平,第二阶段抗寒锻炼天数达22天,较上年度增加3天。总体上,本年度小麦抗寒锻炼比较充分。
表1 本年度小麦越冬期及抗寒锻炼天数
抗寒锻炼情况 | 平谷 | 昌平 | 怀柔 | 大兴 | 房山 | 通州 | 密云 | 顺义 | 平均 | |
进入越冬期时间 | 12.3 | 12.18 | 12.3 | 12.7 | 12.8 | 12.18 | 12.2 | 12.18 | 12.10 | |
第一阶段天数 | 2023年度 | 10 | 20 | 13 | 16 | 15 | 17 | 14 | 18 | 15 |
2024年截止到12月31日 | 11 | 19 | 10 | 15 | 16 | 18 | 12 | 15 | 15 | |
2024年截止到越冬期 | 10 | 16 | 8 | 12 | 10 | 17 | 11 | 14 | 12 | |
第二阶段天数 | 2023年度 | 19 | 20 | 23 | 18 | 18 | 21 | 21 | 15 | 19 |
2024年截止到12月31日 | 27 | 16 | 27 | 21 | 19 | 18 | 25 | 20 | 22 | |
2024年截止到越冬期 | 7 | 6 | 3 | 3 | 7 | 4 | 9 | 3 | 5 |
(二)气温偏高,小麦受损轻,越冬正常
1月15日-20日,市农技推广站组织各区对50个监测点的小麦苗情及墒情进行了调查,并组织专家对顺义、通州、大兴、房山、怀柔、密云等小麦主产区麦田进行了现场考察。结果表明,目前小麦越冬正常,麦苗绿叶留存比例大,仅有叶尖青枯,监测点统计麦苗绿叶留存长度达83.2%,为历年同期最好;麦田干土层厚度平均为3.5厘米,个别地块超过4厘米,干土层较厚的地块主要是冻水浇灌较早、播后及冬初未镇压或土壤偏沙的麦田,但目前看麦苗茎部未发生明显皱缩萎蔫、分蘖节和茎部饱满硬实,根部鲜亮,越冬正常。
四、小麦防寒抗旱保越冬管理意见
由于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麦田干土层有增厚的发展趋势,据市农技推广站对全市34个墒情自动监测站数据统计,2025年1月21日全市小麦主产区0~10厘米和1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分别为43.53%和60.32%,0~20cm土壤墒情总体综合评价为干旱。预计1月下旬冷空气频繁,降雪量不确定,农户要积极落实麦田镇压等防寒抗旱措施,保苗安全越冬。
(一)利用晴好天气实施镇压
建议农户及时查看麦田干土层变化,干土层大于等于4厘米的地块,要抓住最高气温5℃以上的晴好天气,在白天午后麦苗化冻变软时实施镇压,镇压要严格贯彻“压干不压湿(地表),压软不压硬(麦苗)”的原则。建议采用平滑型镇压器或自走式镇压器,镇压前调整好镇压器与拖拉机的链接装置,拖拉机行走速度以1档中油门、每小时6~8公里为宜,行走过快无法保证镇压质量。通过镇压沉实土壤,破碎坷垃,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苗安全越冬。镇压效果不佳的,可通过增加镇压器重量或重复镇压达到效果,重复镇压的两次压麦行走方向要一致,尽量减少对麦苗的损伤。晚播小苗、一根针、土里捂麦田及有明显播种沟镇压后会壅土埋苗的麦田不镇压。
(二)提前做好灌溉防寒抗旱准备
各区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防寒抗旱保越冬的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及时监测麦田干土层及麦苗越冬情况,积极关注天气变化,指导农户做好早春抢灌防寒抗旱准备,对于入库的灌溉设施提前检修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如持续无有效降水或降水量无法抑制干土层发展,干土层厚度达到6厘米及以上旱寒影响小麦安全越冬时,可在二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到5℃以上时,采用喷灌浇2小时左右“救命水”,水量不宜过大,地表不能出现结冰,叶片不能出现冰凌,以消除干土层使麦苗根茎部处在湿土安全越冬为宜。灌溉后及时泄水,避免早晚气温低时灌溉管路上冻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