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象情况
据市气候中心统计,9月下旬以来全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温度偏高、降水偏少。气温方面:与常年比,9月下旬,除通州和平谷偏低0.6和0.8℃外,其余各站持平或偏高0.2~2.0℃;10月各站持平或偏高0.5~2.1℃;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和10月15日至10月31日的积温平均较去年增加50.9℃.d,较常年同期增加41.9℃.d;降水方面:9月下旬平均降水0.2毫米,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5.1毫米,10月平均降水量3.3毫米,常年平均值为28.4毫米。预计11月气温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
表1 不同播期至10月31日的积温 单位:℃.d
时间 | 9月25日 | 9月30日 | 10月5日 | 10月10日 | 10月15日 |
至10月31日积温 | 547.1 | 458.2 | 373.2 | 299.3 | 227.6 |
去年同期积温 | 492.2 | 396.4 | 307.7 | 255.9 | 198.9 |
较去年增加 | 54.9 | 61.8 | 65.5 | 43.4 | 28.7 |
常年同期积温 | 503.7 | 414.4 | 332.5 | 257.7 | 187.8 |
较常年增加 | 43.4 | 43.8 | 40.7 | 41.6 | 39.8 |
二、当前苗情
据全市三秋播种调度数据,本年度小麦10月1日~8日播种的占比60.3%,较上年度减少21.0百分点;10月9~15日播种的占35.4%,较上年度增加22.6个百分点;9月30日及之前播种的占比4.3%,较上年度减少1.6个百分点。晚播小麦占比仍然偏大。
本年度秋播以来气温偏高,小麦发育较快,叶龄比去年及常年多长半片叶。不同播期苗情差异较大。一是播种偏早(9月30日及之前)且播量过大(40斤/亩以上)的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个别地块最长叶片近30厘米,叶片披散、植株发嫩,田间封垄、郁闭。二是适期适量播种麦田群体适宜个体健壮,9月25日~9月30日播种的小麦已长到5叶露尖~5叶一大叶,单株茎蘖数在3~5个,10月1日~10日播种的小麦已有4~5片叶,单株茎蘖数在2~3个。三是晚播小麦墒情不足出苗不齐。10月11~15日播种的麦子,叶龄2~3片,无分蘖,个别地块地边较旱、缺苗;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麦田,大部分地块的地边及土壤偏沙的地块表墒不足,影响出齐苗。
三、冬前管理意见
(一)旺长麦田应采取措施适当控制生长
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出现旺长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控旺措施。
1.机械镇压
通过压麦减缓地上部叶片过快生长,促进多长根、长壮根。镇压时选择平滑型镇压器,建议采用“北京小麦群”里推荐的自走式镇压器,这种镇压器将拖拉机的轮胎换成了镇压磙,拖拉机重量适宜,镇压后不会产生轮胎沟,镇压效果好。选择其他镇压方式的,建议采用40马力以下拖拉机牵引重量不超过500公斤的镇压磙压麦,减轻机械对小麦生长点的损伤。
2.及时化控
旺长明显的麦田,可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化控调节剂,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喷施一定要均匀适量,避免重复喷药,以免造成药害。喷施时间应在日均温度8℃以上进行。化控时可添加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逆性,为保苗安全越冬奠定基础。
(二)晚播麦田因墒浇水防旱保全苗
今年夏季雨水多底墒足,但秋播以来降水少,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地块地边及偏沙地块,需及时浇水防旱。
1.晚播麦田应浇水防旱保苗
10月11~15日播种,已全苗但地边较旱叶片出现萎蔫的麦田,要对地边喷灌浇水2小时左右,缓解干旱影响,保苗正常生长;未出齐苗的麦田要普遍浇水2小时左右,保全苗。
2.过晚播麦田浇水保全苗
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过晚播麦田,大部分表墒不足,影响出全苗,都应普遍喷灌浇水2小时,保证种子正常发育出苗。今年底墒足,浇水不宜过多,否则地表板结太厚,不利于麦苗出土。土壤黏重的地块,浇水后板结层过硬,要及时破除板结。
(三)杂草较多地块实施秋季“一喷三防”
秋季气温偏高,增加了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基数,加大了春季防控压力。各区要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适时开展药剂防控,压低病虫草越冬基数。指导农户结合春草秋防落实好“一喷三防”技术,即在防治杂草时将杀菌剂、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喷施。农户要根据杂草种类和气温变化,选择对路药剂,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喷药除草,时间要选择前3天、后5天内日均气温8℃以上的晴天10时至16时,落实“一喷三防”技术。
(四)叶片发黄麦田喷施生长调节剂增强抗逆性
出现点片或条带状发黄的个别麦田,要诊断出现黄苗的原因,进行对症施策。也可在近期喷施芸苔素内酯或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补充养分,调节体内代谢,增强抗逆性,促进均衡生长。
(五)适时适量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今年秋播以来降水偏少,所有麦田都应在越冬前浇足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浇水时间在日均气温降至5℃左右时开始,到昼消夜冻时结束(常年在11月下旬至月底),浇水过早,蒸发量大起不到增墒防冻的作用,浇水过晚气温低,土壤上冻水分不能下渗,容易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建议采用移动喷灌、地埋式喷灌、圆形喷灌等节水灌溉装备浇水。浇水量以亩灌水40~50方为宜,具体根据苗期灌水多少、降水量及土壤墒情酌情增减,保证越冬前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80%,地表不出现明显的干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