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 农业技术推广详情

2023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三夏”工作方案

  一、生产形势

  (一)气象条件

  据北京市气候中心预测,6月全市平均气温24~25℃,较常年同期(24℃)偏高,特别是上旬大部分时间日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很可能会加快小麦生育进程。6月份降雨过程频繁,6月7日前后有小到中雨,降水量约10毫米左右;16日~17日,有中到大雨,降水量约10~25毫米;21日左右有中雨,降水量约10毫米;26日左右有中雨,降水量约10毫米。连续降雨对小麦收获、晾晒不利。

  (二)粮油菜生产

  1.粮油作物。一是冬小麦。进入灌浆后期,长势较前期有较大改善。预计收获期在6月12日~24日,比去年提前2~3天,收获高峰在16日~20日。二是春播粮油作物。截至6月2日,全市春播作物面积57.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3.9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8.2%,油料作物3.9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13.3%。受播种期持续时间长及干旱影响,苗情差异较大。造墒播种或播后及时补水的作物长势较好,如4月中下旬造墒播种的平原区春玉米已进入拔节期,5月12日前播种的山区春玉米目前大部分为2~5展叶,其余地块正在陆续出苗。

  2.蔬菜作物。截至5月30日,全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6.33万亩,地蔬菜播种面积9.26万亩,分别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38.2%和25.1%。日光温室越冬茬蔬菜生产已基本结束,日光温室早春茬和塑料大棚春茬果菜正值采收期。露地蔬菜中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正值开花结果期,黄瓜已经开始采收。

  二、工作内容

  (一)协同做好生产管理

  1.配合种植业管理处完成“三夏”农情调度及相关工作安排部署;

  2.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提前制定防灾减灾指导意见,研提应对“三夏”期间“干热风”“烂场雨”、强对流天气的措施;

  3.密切与各区沟通,统筹做好农情监测、技术服务、培训观摩等工作;

  4.及时了解种植大户在收获、运输、存储及播种等环节的农机需求、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农机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小麦收获颗粒归仓、玉米大豆抢时播种。

  (二)科学制定指导意见

  1.粮油作物。夏收夏种以抢抓农时为主,确保收获一块,播种一块;夏管突出分类施策,根据不同作物所处的生育时期和特点,因苗、因墒、因天做好科学管理。

  (1)夏收作物抓管理抢时收获。一是做好后期田间管理,提高粒重。因墒浇好灌浆水,保证适宜的土壤墒情,收获前10天停止灌溉;增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延长叶片光合效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转移。二是提早部署,做好收割机调度。提前做好检修、调试,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机、农时、农事,及时收获,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三是提前对接,做好小麦收获后的运输、晾晒、贮藏及销售工作。特别是没有晾晒场院及贮藏库的农户,要提前联系收购商,落实运输车辆,争取收获后及时销售,避免霉变损失。四是提高标准,严把小麦籽种质量关,防止收获、运输、晾晒环节混杂。

  (2)夏播作物争农时贴茬抢种。牢固树立“夏争时”的思想,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一是选择早熟良种,提高前茬处理和播种质量,打好玉米大豆稳产高产基础。二是抢时精播。合理安排农机,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种。三是合理密植。籽粒玉米每亩保苗4500~5000株,高产田可适当增加密度。大豆适宜密度12000~16000株/亩。四是做好水肥管理,推荐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五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控,科学防灾减灾,降低损失。

  (3)春播作物分类别精细管理。一是对已播种出苗地块,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调查苗情,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二是已播种未出苗的地块,如墒情不足,有灌溉条件应灌溉补水;无灌溉条件地块,需密切关注种子情况,及时安排补种。三是未播种地块,要抗旱播种或造墒播种。有灌溉条件地块,可通过多种灌溉方式进行人工造墒,实现适墒播种。

  2.蔬菜作物

  (1)设施蔬菜。根据不同作物和天气情况来调节适宜作物生长的棚室环境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浇水施肥,小水勤浇,番茄、茄子5~8天浇水1次,黄瓜、辣椒3~5天浇水1次,在拉秧前30天停止追肥;及时采收,做好田间分级。

  (2)露地春茬蔬菜。根据天气、土壤和植株长势做好浇水工作,并及时整枝打杈,去除下部老叶,使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越夏栽培蔬菜要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和整枝打杈和疏果等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3)秋茬露地蔬菜。即将进入播种、育苗阶段,应选择地势高、排水灌水条件好的设施进行育苗,做高畦以防涝,棚顶覆盖遮阳网,四周留80厘米的风口。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1.强化农情调度。专人负责,加大报送频次,及时汇总分析,掌握各区收获和播种进度。

  2.强化技术指导。5个生产技术服务组每区开展不少于2次指导,促进夏收、夏种和夏管各项措施落实。

  3.组织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技术培训或观摩,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发布,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4.开展应急指导。大雨、冰雹、强风等异常天气发生后,及时开展应急指导服务。

  (四)组织开展高产擂台赛与生产评价

  1.粮食作物。一是启动小麦高产擂台赛,做好政策宣贯和组织参赛;二是组织市级测产。制定《2023年北京市小麦测产工作方案》,对全市小麦苗情定位监测点、“百千万”高产高效创建、复耕复垦地、高产擂台赛参赛户进行市级测产。

  2.蔬菜作物。一是开展春大棚番茄和黄瓜高产擂台赛。做好政策宣贯、组织参赛、专家测产等工作。二是制定《2023年北京市蔬菜生产评价工作方案》,做好全市蔬菜生产评价工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