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形势
1.冬小麦。本年度小麦播种以来,先后遭遇秋季持续干旱、冬前剧烈降温、冬季极端低温及温度剧烈变化等极端天气影响,造成小麦早种不早出、抗寒锻炼差、死苗死茎率高,加上3月份气温显著偏高,小麦春季生长发育快,分蘖两极分化早,造成群体不足,苗情较去年和常年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地块仍没有封垄,群体明显不足,这是很多年没有出现的情况;二是个体素质普遍较差,生育进程虽然加快,但生长量不足,死苗死茎现象普遍,缺苗断垄随处可见;三是地块间长势差异较大,路南路北、东西两侧麦田长势参差不齐,有因为路边有树木长不好的原因,也有品种选择的原因;四是部分地块杂草较多。
2.春播作物。春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将于4月中下旬陆续开始播种,预计播种面积50万亩。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市降水持续偏少,形成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据初步监测,北部山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不足60%,难以满足播种需要。
二、农时农事要点
粮食要高产,七分在种,三分在管,关键在人。各区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特点,抓住品种、农机、水肥、植保等关键要素和环节,不违农时,不误农事,抓好抓细各项生产管理。
1.冬小麦。从9月份播种到第二年6月份收获,生育期一般260天左右,横跨秋冬春夏四个季节,要抓住四个关键时期,落实12项主推技术。一是播种出苗期。9月~11月中下旬,务必选择北京审定或国家审定适宜在京种植的品种并拌种,科学施足底肥、精细整地、适墒(75%)适期(10月10日之前)适量播种、播前播后镇压,确保苗齐苗全苗壮。二是越冬期。11月底~2月底。冬前浇好冻水(11月底前,40~50方/亩),冬季两次镇压,冬季遇特殊干旱浇救命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三是返青拔节期。3月初-4月底,返青+拔节因苗因墒水肥管理,起身期结合化学除草落实一喷三防,促弱控旺,预防“倒春寒”,保穗数、增粒数。目前正处于拔节期,各区要高度重视,积极贯彻“环环相扣,连续促进”的原则,所有麦田都要进行肥水管理,不能因为4月上旬降雨而代替拔节期灌水,同时一定要结合灌溉施拔节肥,各区要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力度。除施用尿素外,长势较弱的麦田可以增施部分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根系活力和抗逆性。四是中后期。5月初~6月中下旬,做好灌浆期肥水管理、结合防虫实施一喷三防,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提高粒重,及时收获,颗粒归仓,避免穗发芽、烂场雨影响。
2.玉米。春玉米4月中下旬陆续播种到9月下旬收获,夏玉米6月中下旬播种到10月上旬收获。生产中要重点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落实10项关键技术。一是播种出苗期。春玉米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山区春玉米播期不宜早于4月15日,平原春玉米不宜早于5月10日,夏玉米抢时精播,不宜晚于6月下旬。选用同生态区国审或北京市审定(引种)的优良春玉米品种,适期适墒播种。合理增密,春玉米大于4200株/亩,夏玉米大于4500株/亩。二是苗期。春玉米5~6月,夏玉米7月。抓好水肥管理和田间病虫草害防治,做好冰雹、暴雨、干旱、大风等气候灾害预防。三是穗期(拔节至抽雄期)。春玉米6月至7月中旬,夏玉米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决定穗数。暴雨、大风、干旱、高温等灾害频发,要加强水肥田间管理、应用化学调控等技术措施加以应对。四是花粒期(开花至成熟)。决定穗粒数和粒重,春玉米7月下旬至9月下旬,夏玉米8月中下旬至10月初。要补充粒肥,做好叶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控,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3.大豆。从5月到10月,抓好三个关键时期。一是播种出苗期。5~6月,技术要点: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进行种植;主推中黄30、中黄37、冀豆12等稳产高产品种,提前保障优质品种种子采购;春播大豆最适播期为5月15~25日,适宜密度8000~12000株/亩;夏播大豆务必不能晚于6月25日,适宜密度10000~16000株/亩,耐密品种或晚播时适当增加密度;苗期做好杂草控制,尤其是复耕复垦地,播种后及时进行封闭处理。二是开花结荚期。6月中旬~7月中旬,技术要点:遇旱时及时灌水;有条件的追施尿素或喷施叶片肥,促花促荚;重点防治点蜂缘蝽,从初花期开始,每隔7~10天,喷施农药一次,一般2~3次。三是收获期。9月中旬~10月上旬,技术要点: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时机械收获。
4.甘薯。5月上至10月上中旬,生育期100天至120天,抓好五个关键时期。一是移栽定植期。选育脱毒薯苗,适墒定植。合理增密至4500株/亩。二是栽秧至茎叶封垄,查苗补苗,小水渗灌,促进薯块形成。三是茎叶封垄至茎叶生长高峰期,遇旱浇水,遇雨防涝,控制旺长,及时除草,促进块根膨大。四是茎叶生长高峰至收获,防止茎叶早衰,进行根外追肥。五是收获时期,山区9月中下旬、平原10月上旬适时收获。
5.谷子。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生育期120天至150天。抓好五个关键时期。一是选用良种,适期适量播种,二是保苗促根壮株防衰,2~3叶时压青,4~5叶时间苗,6~7叶时定苗并中耕扶苗,促苗生长。及早防治钻心虫。三是清垄中耕,8叶时清垄、追肥、中耕。四是壮株攻穗,防衰增粒,20~22叶时中耕,遇干旱适度浇水1~2次。五是及时收获颗粒归仓,籽粒硬化“断青”为成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