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 农业技术推广详情

2023年北京市春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北京地区春播玉米以籽粒玉米为主。生产中应根据气象条件,做好适期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做好防灾减灾预案,为实现玉米高产奠定基础。

  一、选择耐密高产品种

  选择通过同生态区国审或北京市审定(引种),具有植株紧凑、穗位中等、果穗较大、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倒伏、抗病性好的耐密植型春玉米品种。推荐C3288、豫中育99、京农科737、京农科828、先玉1483、东单1331等品种。

  二、提高整地质量

  播前进行灭茬、翻耕、旋耕、镇压等整地作业,要求整后土壤平整、细碎,整体呈上虚下实状。整地前施入有机肥,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供肥能力。

  三、适期适墒播种

  北部山区春玉米应在0~10厘米土层温度连续5天稳定达到10℃以上时播种,但不宜早于4月15日,切勿因贪早抢播造成苗期冷害。南部平原区积温充足,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下旬,以避免生育中期“卡脖旱”影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率应高于60%,可利用前期降水所形成的充足墒情,适时抢墒播种;如墒情不足,可在适播期内等雨播种或提前造墒,等雨播种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为宜。

  四、合理密植

  合理增密可显著提高玉米收获穗数,确保高产。依据选择品种所推荐的种植密度,籽粒玉米一般每亩种植4200~4500株,青贮玉米每亩保苗5000株以上,高肥力地块可适当增加300~500株/亩。采用精量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应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

  五、单粒播种

  使用单粒(精密)播种机,一穴一粒,种肥同播。种子深度4~5厘米,种肥隔离大于4厘米。要求下粒均匀,粒距准确,覆土良好,无露籽或空穴现象。播前应进行农机检修和保养,加强机手培训,有条件的可应用高精度卫星导航以及播种监测等农机智能终端,以实现高质量机播作业。选用种子必须达到国家标准GB 4404.1中规定的玉米大田用种(单粒播种)相关要求,即纯度≥97%,种子发芽率≥93%,净度≥99%,含水量≤13%,确保播后苗全、苗匀、苗壮。

  六、合理施肥

  根据玉米生理特性和营养需求特点以及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选择适宜配比的缓释肥料。中等地力条件下,推荐每亩底施玉米缓控释肥40~50千克。采取种肥同播一次侧深施方式,施肥深度8~10厘米。如采取“一底一追”方式,其中1/3氮肥和全部的钾肥、微肥作为种肥在播种时侧深施,其余2/3氮肥于小喇叭口期(9叶展)前后,机械侧深施。对于复垦复耕地块,每亩可在整地时施入有机肥1~2方或商品有机肥400~500千克,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有条件的地区推荐应用以滴灌为主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拔节后少量多次施肥,实现精准灌溉与精确施肥。

  七、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遵循绿色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针对苗期田间杂草,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乙•莠悬浮剂等进行土壤封闭,或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针对玉米螟等主要害虫,可使用赤眼蜂、杀虫灯等措施进行防治。针对大、小斑病等玉米主要病害,可在发病早期使用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生育后期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以提高药效,降低成本。生产中可科学组配杀虫、杀菌剂,通过一次喷药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保护植株正常生长。

  八、科学防灾减灾

  干旱、冰雹、暴雨、风灾等极端天气对玉米生产不利。对于干旱,要根据土壤墒情和降雨,抗春旱保出苗、抗伏旱保穗粒、抗秋旱保粒重,保障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水分供应;针对强降雨,要提前疏通沟渠,提高排涝能力,遭遇涝渍,应及时排水。针对高温热害,可通过及时灌溉以及在叶面喷施微肥等措施进行防御。对于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的玉米群体和易发生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可在玉米6~8叶展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茎秆强度,预防倒伏。同时要加强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积极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气象人工干预,减少灾害损失。

  九、籽粒机械直收

  玉米进入成熟期后,在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时可进行籽粒机收。选择籽粒破碎率低、秸秆粉碎均匀,动力充足、作业效率高且经广泛使用表现良好的主导机型进行机收籽粒,实现总损失率≤5%、破碎率≤5%、杂质率≤3%。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将籽粒含水率降至14%以下时安全贮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