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 种业专题详情

【种生万物】YR中甘21:突破垄断 甘蓝产业迎来新发展

  编者按: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口号以来,“京字号”种子不断发展,持续领跑全国。玉米、蔬菜、小麦、蛋鸡等北京特色优势物种育种成果显著,生物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培育了一批重大种业科技成果,育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数量和通过国审品种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很多优秀成果,却尚未被消费者熟知,借此种业大会,北京美丽乡村网特优选15项创新品种展示,以飨读者。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我国年栽培面积约为1350万亩,在维持蔬菜周年供应和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甘蓝枯萎病传入我国并在北方甘蓝产区迅速蔓延,平均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绝收。枯萎病是一种难以根除的土传病害,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唯一有效的防控方法。然而,国内主栽品种均表现感病,而国外公司依赖分子育种等技术对抗病资源形成了垄断。可见,国产抗枯萎病、优质甘蓝品种的缺乏成为严重制约甘蓝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为解决上述产业难题,以培育抗枯萎病、优质甘蓝新品种为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一是建立了高效的苗期抗性鉴定技术体系,从上千份国内外材料中鉴定获得高抗材料“96-100”,为育种提供了宝贵抗源;二是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国内外首次克隆了重要抗性基因FOC1,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率先将单倍体育种、高通量标记筛选和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了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四是面向国家农业生产重大需求,育成了国内第一个公开报道的高抗枯萎病、早熟、优质春甘蓝新品种“YR中甘21”。该成果突破了国外公司对甘蓝抗病分子育种技术、抗性资源和抗病品种的垄断,解决了我国抗枯萎病、优质品种缺乏的“卡脖子”难题,满足了农业生产重大需求。

  YR中甘21田间表现早熟,生育期50~55天;外叶椭圆形,绿色,蜡粉少;叶球圆形,绿色,单球重约1.0千克,平均亩产约为4727千克;中心柱短,叶球内部结构细密,不易裂球;田间表现耐未熟抽薹,高抗枯萎病;叶质脆嫩,口感清甜,营养丰富。2020-2021年,在北京、河北、陕西、甘肃、山东等地田间试验示范中,YR中甘21表现高抗枯萎病(平均病情指数低于10.0),同时具有原主栽品种“中甘21”的早熟、球色绿、口感脆嫩等优点。与国外同类品种“铁头4号”相比,其抗性提高20%以上,平均增产8%以上,早熟性、商品性更佳,因此可在枯萎病危害地区大面积推广,预计“十四五”期间推广面积可达80万亩以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