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通州于家务基地里,研究员毛爱军托着一根翡翠白玉般的黄瓜。它身披浅绿外衣,点缀着标志性的小黑刺,脆甜的汁水在检测仪上跳出6.0+的糖度值——这就是“京研玉甜156”。
“这是我们所选育的第三代水果黄瓜,它集品质和口感于一体,非常受市场欢迎。”说起京研玉甜156,毛爱军言语间全是自豪。想起育种之初,她回忆道:“其实,我们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品质好、又甜又脆的白黄瓜,但抗性差、产量低。”于是2010年,针对该特点,毛爱军团队开启了优质、丰产和抗病的黄瓜优异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在母本定向选择上,让高颜值本土白黄瓜与两种欧洲抗病迷你瓜“联姻”,经6代分子标记定向筛选,培育出“节节有瓜”的丰产基因;在父本定向选择上,将高糖黑刺白瓜与欧洲抗病种杂交,植入“抗病芯片”,攻克5大病害。
历经500余个试配组合、5年亲本选育、5年组合配置、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这颗凝聚着无数个日夜与试验的“科技种子”终于在2020年破土而出。
它优势明显:颜色翠白,惹人喜爱;短筒瓜形,长约13厘米,富含2~3倍抗氧化能力,既营养又健康;瓜味儿足、口感甜脆,糖度高达6.4,比国外同类型品种糖度提高30%,成了高档礼盒的“新宠”。
此外,它实现了三个硬核突破:高产,具有全雌的特性,节节有瓜,丰产性强,这保障了它比同类型品种增产10%以上;抗病抗逆性强,它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枯萎病和黑星病等5种黄瓜主要病害;高收益,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是普通黄瓜的5倍。
“原来国外高端黄瓜种子卖到1~8元/粒,农民种不起,消费者吃不起。京研玉甜156的种子价格仅为0.4元/粒。”毛爱军回忆说。如今,集丰产性、口感好、品质高、高抗氧化能力和优良的抗病性于一身的京研玉甜156,成为种植户的首选。
目前,在京郊平谷、密云、通州、顺义、昌平,山东寿光,重庆,海南等地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增收。
此外,这颗“翡翠黄瓜”正书写多重意义:捧回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京津冀黄瓜擂台赛一等奖;更新迭代老品种,丰富了市民的餐桌,让大家既吃得好又吃得健康;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农田再到餐桌的全链条,助推着北京蔬菜品种改良、种业振兴。
在京研玉甜156的育种档案里,记载着这样一行字:“2015年命名,登记号GPD黄瓜(2020)110263”。这串数字背后,是十年间对上千份种质的筛选优化,是农业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京研玉甜156,不仅是一粒种子的逆袭,更是北京种业振兴的鲜活注脚!
如需了解更多品种信息可扫码咨询品种专员
京研玉甜156
登记编号:GPD黄瓜(2020)110263
温室型白迷你水果黄瓜;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温室和春季保护地种植;平均亩产约15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