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 第三十二届种业详情

京种绘京彩 | 羽衣甘蓝的“中国芯”

  入夏以来,一抹翠绿正悄然席卷健康餐桌:羽衣甘蓝鲜榨饮品以其清爽口感成为新宠,以它为主角的沙拉更被奉为“健康饮食的风向标”。这颗来自地中海的蔬菜成为“顶流”名副其实: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主打“低卡路里、高营养”,特别契合当下“奶茶也要喝得健康”的消费理念。

  然而,当人们享用这份健康美味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份“洋气”蔬菜曾长期品种匮乏、价格昂贵、水土不服。让这片“网红菜叶”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扎根、绽放,并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背后,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种业科技突围战。

微信图片_2025-09-03_143355_842

羽衣甘蓝焯水后依然鲜嫩翠绿

  羽衣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是欧美国家的传统食材,其营养价值较高,品质鲜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作为稀特蔬菜作物引进。但由于国外品种长期垄断中国市场,品种极度匮乏,种子价格昂贵,种植成本相对高,影响了羽衣甘蓝在国内的推广。

  为解决我国食用羽衣甘蓝品种匮乏的生产现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羽衣甘蓝品种的引进、试种、选育、推广等工作。

  1996年,研究团队对从国外引进的多份羽衣甘蓝资源在蔬菜所中心农场分别于春季和秋季进行品种适应性和品种比较试验,1997年春天,对F1种株进行单株自交,当年秋天,在F2代群体中选取田间抗黑腐病和病毒病、株形紧凑、叶色深绿优良单株,1998年秋季,按株系播种,连续选择,1999年秋天,羽衣甘蓝株系植株性状已趋稳定,K96-2后代田间表现叶色浓绿,品质脆嫩,风味浓郁,叶片皱缩适度,产量较高。2000年以后,对其采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繁种,最终选育出适应我国北方气候条件,田间综合性状优良的羽衣甘蓝—京羽1号。

京羽一号

微信图片_2025-09-03_143431_058

微信图片_2025-09-03_143437_450

  二十年磨一剑,“京羽1号”作为食用羽衣甘蓝的头号种子,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鉴定,其长势旺盛,叶色浓绿,节间短,叶片皱缩,叶色浓绿,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在种植条件上,它耐寒力强,较耐热,耐抽薹,因蜡粉厚而抗旱能力较强,收获期长,产量高,北京平原地区可以春秋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北京冷凉山区可春夏秋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

  在叶菜类中,羽衣甘蓝的叶片含水较少,贮藏时不易腐烂,在零度条件下可贮存20天。在北京地区,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单个品种可以实现羽衣甘蓝的周年供应。

  现在,我们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已经培育出观赏型羽衣甘蓝品种10个,食用型羽衣甘蓝品种5个,其中8个品种通过北京市的品种鉴定。实现了种子国产化,打破了进口品种垄断地位,从而使国内羽衣甘蓝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羽衣甘蓝从昂贵的舶来品变成了价格亲民的蔬菜。

  2019年,20余种羽衣甘蓝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其中观赏羽衣甘蓝“京羽粉2号”荣获室内展品竞赛金奖。羽衣甘蓝既具“舌尖”品质,又具“颜值担当”,集生态、观赏、文化、可食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已应用于北京地区的都市农业、乡村美化、园艺疗法等领域,深受大家喜爱。

微信图片_2025-09-03_143440_681

观赏型羽衣甘蓝京羽粉2号

微信图片_2025-09-03_143443_144

观赏型羽衣甘蓝京莲白2号

  一粒种子,关乎一碟菜肴,更关乎国家农业安全的命脉。从依赖进口的“稀特蔬菜”,到拥有十余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国产化作物,羽衣甘蓝的华丽转身,正是中国种业科技力量崛起的生动缩影。

522

  京羽1号

  京品鉴菜2016041

  适合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露地春、秋两季栽培和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露地生产亩产3000斤左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