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冰冻逐渐消融,再有20天左右的时间,北京地区的小麦将返青生长,目前正值提早谋划早春管理、落实作物防寒抗旱技术措施的重要时期。
在怀柔区桥梓镇,种植户王志明家600亩小麦的绿叶留存比例达到80%,为历年同期最高。这得益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的指导。按照专家的指导,他选择优良品种,适期适墒播种,冬前浇灌冻水,冬季及时镇压。
最近两天,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周吉红又组织专家来到王志明的麦田现场会商,给他带来了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小麦早春管理意见》,并且叮嘱他及时参加最近举办的早春管理培训会,积极落实早春镇压、顶凌播肥等春管措施。“天气变化多端,技术专家随时帮忙,对于夏粮丰收,我充满信心。”王志明说。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北京市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4摄氏度。暖冬为麦苗带来了较大的绿叶留存比例,但该时间段连续51天无有效降水,达到历史同期最大值,麦田也面临干旱的风险,个别地块干土层厚度超过4厘米。
面对复杂的墒情及苗情,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结合小麦田间情况,发布《北京市小麦防寒抗旱保越冬管理意见》等指导意见,推广应用冬季镇压等保苗越冬技术措施。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前往京郊麦田,进行一对一诊断,为农户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同时针对春节前后出现的寒潮,成立5个应急技术服务组,包片分区前往生产一线,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指导农户防寒抗旱。从去年12月起,发动全市农技队伍的监测力量,前往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等小麦主产区进行田间调查,及时获取小麦苗情、土壤含水量等数据1万余条,全面掌握全市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