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告别露天 新发地果品交易进大棚

  继蔬菜综合交易楼复工,首都“菜篮子”转型升级又有新动作。昨天,北京新发地果品示范大棚项目开工,将打造现代化流通平台,让新发地果品常态化交易告别露天,更好地保障首都市场供应。

  “果品示范大棚项目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将推动新发地市场向智慧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新发地市场总经理张月琳介绍,新建成的大厅将配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交易数据化、品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成为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冷链物流、商业决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平台,提升首都农产品尤其是果品的流通效率,吸引更多海内外优质特色农产品入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果品示范大棚位于新发地大农门内北侧,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为A厅、B厅和C厅。大棚采用先进的装配式钢结构棚架技术,既能保证大型货运车辆有序高效进出,又能为商户和采购商提供舒适的交易环境。A厅、B厅规格一致,长约115米,宽约96米,高约15米。C厅定位为精品交易区,将配建120多个冷库,主要用于满足高端进口水果和国产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储藏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当天开工的是果品示范大棚的A厅,所在地块此前为西瓜、芒果、柚子等的交易区,预计将于明年3月竣工启用,后续将启动B厅、C厅的建设,于明后年陆续投用。

  新发地市场不仅是商业经营场所,更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新发地市场目前日均车流量超过2万辆次,人流量6万人次,承担着首都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其中果品的日上市量就达1.3万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