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要闻动态 > 各区信息

长子营镇全面推动“五大长子营”建设

  2024年,长子营镇紧紧围绕“三落一提”要求,聚焦新大兴新国门建设,全力谱写了新时代党建引领“活力长子、品质长子、绿色长子、平安长子、幸福长子”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奋力开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抓产业,促升级,建设活力长子营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党委书记带队赴四川省、湖北省、广东省对接项目、推介资源,成功与“中国服务业500强”鑫荣懋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仅用16天促成百万税源项目京懋丰园落地,华北总部水果鲜切基地选址落户长子营。多渠道拓展信息源、项目源、客商源,打好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组合拳”,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围绕重点产业、重大平台、关键领域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全年新引入企业608家、重点项目29个、百万以上税源企业4家。

  打造项目建设强心针。坚持规划为先,完成长子营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及镇级控规编制,发展方向不断明确。紧抓两区建设发展机遇,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大力推进综保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推进,500kv变电站进度过半,长营路项目取得立项。打通大兴新城、亦庄新城以及城市副中心交通联络线,G230长子营段实现全线通车,长子营站亮相国家级主干道,发展动力不断激发。

  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构建“1+3+N”营商环境综合政策体系,靶向出台助企“三办法一细则”,深化“服务包”制度,形成全方位服务矩阵。打造“林下氧吧”会客厅,聚焦政企沟通痛点,将传统的企业座谈会移至赤鲁村的万亩次生林中,邀请18家次企业、26位企业代表分批做客,创新场景式交往互动,有效打破传统会议室的束缚,整合休闲、会议、团建等多元化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沟通互动选择。推出“有事请找我”企业服务模式,镇领导班子全员化身“服务员”,主动到24家重点企业报到,亮明手机号,收集企业诉求27条,“兜底式”跟进,逐一破解企业“急难愁盼”,办结率、满意率“双100%”,跑出长子营镇企业服务“速度”。

  抓振兴,促融合,建设品质长子营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坚持稳量、提质、增效,扛牢稳量增菜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886亩,粮食播种1.5万亩、产量6800吨,均超额50%完成区级任务。蔬菜产量突破12万吨,稳居全区第一。强化科技兴农,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开展红色“1+1”联学共建,2家科技小院在长子营镇挂牌落地。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五福白菜”、文玩玉米等新品种试种成功,全市最大赤松茸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加大种苗培育,引进球茎茴香、草莓番茄、紫花616、三色水果萝卜等新品种17种,育苗总量突破3000万株。培育国家级、市级生态农场6家,京翊峰获批“北京优农”品牌,挂牌“北京科技小院”。维德鲜获批绿色食品认证,年产量超5000吨,全镇绿色有机农产品翻三倍。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做强林下经济,发展林花、林药、林游等多种森林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小黑垡村乡村振兴经验登上《人民日报》。整合各村农特产品,进社区、进商超、进展会,罗庄三村林下食用菌、凤河联盈鸽子蛋、赤鲁巧娘手工艺品等农特产品在北京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农特优新产品进社区等市集活动中亮相。与新发地、央厨、首航、吉鲜等4家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年供优质蔬果超过500吨,开拓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1-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4%,绝对值和增速均超全市平均水平。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凤河文化研究中枢定位,京津冀晋四地联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凤河文化大会,成立凤河文化研究院,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文旅局签订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凤河流域历史文化展览馆顺利通过市级“类博物馆”评审。大力传承红色文化,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实施长子营革命斗争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打造原创红色诗话作品《跨越时空的眷恋》并在首届“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获艺术专业组一等奖,课本剧《田载耕》荣获第十三届“京南杯”诵读大赛一等奖。创新“集”“营”“合”融合发展品牌,以“集结首发”“共营未来”等12场主题活动打造特色文旅新场景。文旅产品频频“出圈”,鸡毛掸子、耳枕等6种民俗产品亮相服贸会,车固营灯彩连续4年闪耀环球影城,创新震旦鸦雀玩偶、特色冰箱贴等湿地文化产品,呀路古、奥肯尼克纳入北京房车协会自驾打卡地名录,文旅融合、集群发展优势不断凸显。

  抓环境,优布局,建设绿色长子营

  持续放大生态优势。提升公园品质,开创性采用“沉淀+生物+叠水”三层净化设计,多样化引入水生、地被植物40余种,全方位优化环园导视、绿道系统,长子营湿地公园实现华丽蝶变。完成上长子小微湿地改造提升,废弃坑塘焕发新样貌。一体推进村头片林、留白增绿、林分结构调整等生态工程,高标准养护平原造林2.2万亩,林下补种1.5万株,平原生态林养护检查验收全区第二。国家二级野生保护鸟类23种,野生鸟类154种,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高位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成立环境大气综合提升领导小组,以高压执法、精细管理促进TSP、PM2.5双下降,道路积尘排名全区前列。深入开展水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污染源,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有力有序推进“疏整促”,腾退土地9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2万平方米,新生违建动态清零。

  持续优化村庄面貌。深化人居环境差异化考评,点位问题同比下降70%,90分以上村庄同比增长320%,实现一降一升。“创无”工作显成效,开展小广告专项集中清理整治,全域非法小广告动态清零。统筹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完成13条公路大修,30余条村级道路路面修复,6个村级组织服务用房主体建设加速推进。

  抓安全,筑屏障,建设平安长子营

  建成全镇首家区级消防救援站,有效填补了地区专业消防救援力量的空缺,依托消防救援站,火警出警时间缩短50%以上。完成长子营(众联)公共安全科普实训基地挂牌运营,通过VR互动体验和实训互动体验,在寓教于乐中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填补了长子营镇公众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效落实,常态化开展错时检查、消防安全夜查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实现2024年度火灾、火情数双下降,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季度考核巡查。完成危房改造240户,助力“忧居”变“安居”。全力筑牢外围防线,抓实人防、物防、技防,“雪亮工程”与“网格员”多线作战,通过“静态值守岗位+动态巡逻+技防监控”相结合,动态巡查11个点位、3个卡口,护城河沿线监控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多角度保障防线安全。

  抓民生,增福祉,建设幸福长子营

  全域统筹社会民生事业。把接诉即办作为最敏锐的“民生探针”,坚持以办为主、主动治理,成立市民诉求现场快速解决领导小组,高效办理民生诉求8382件,综合排名全区第5名、全市第43名,治理经验代表北京在“京津冀+雄安”热线研讨会上交流分享。打造全区首家“一刻钟”民生政务服务圈,将政务服务权限的综合受理审批窗口延伸到村级政务服务站。坚持“三个聚焦、三个率先”,将“北京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北京市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两个市级系统引入村级政务服务站,将村级服务事项清单增加至71项,全区唯一且最多。全面推行“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69%,借助大兴就业平台视频号平台,首次采取现场+线上直播带岗的形式,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151人。逐步完善煤改清洁能源长效管护售后服务管理机制,有序推进煤改清洁能源设备市场化,煤改电更新设备700组。

  全民共享民生普惠成果。凝聚最大合力,推进长子营学校、中心幼儿园改造提升。成功培养近30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长子营学校中考成绩位列南九镇第一,书写出农村学校亮眼成绩单。深化大型义诊服务,连续两年邀请10余家三甲医院30余名主任级专家到镇坐诊。全区率先发放镇村两级不动产权证,房地一体试点村权证发放数量全区最多,工作进度跑在全区前列,农房有了“身份证”,村民吃下“定心丸”。

  全员共建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长子好生活”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节乒羽赛、篮球赛、健步走等系列赛事,参与、观看百姓近1万人次。强化非遗传承,持续扩大非遗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开展非遗进村庄、非遗进校园、非遗文化交流演出11次,再城营五音大鼓荣获“大兴区曲艺大赛”一等奖。激发群众参与文艺创作、文化演出热情,聚焦本地红色文化,成立“红领巾小记者团”“红领巾宣讲团”,开展“红领巾走家乡 寻访红色记忆”活动,收集整理本地37名革命烈士故事和发生在本地的重要战事,打造原创红色诗话作品《跨越时空的眷恋》并在首届“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获艺术专业组一等奖,课本剧《田载耕》荣获第十三届“京南杯”诵读大赛一等奖。增强文化凝聚力,创新“我的家 我代言”专栏,邀请领导干部、村书记、机关科长讲述长子营好故事、传播长子营好声音、宣传长子营好经验、展现长子营好风采,树立长子营镇文化形象,目前已连载26期,点燃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