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大地回暖。在延庆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植株正在蓬勃生长,种植户们正奋力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
走进北京茂源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清香拂面,顶花带刺的黄瓜、圆滚滚的西红柿、绿油油的生菜,还有各种颜色的彩椒、辣椒,一派生机盎然。令人意外的是,大棚里很少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多亏了智能化管理,可以实时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方便又科学,我们管理起来省心多了!”合作社理事长韩永茂说。
不远处的北京南山健源农业生态产业园内,育苗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大棚里,一个个填满了基质的穴盘整齐码放着。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熟练地进行着播种、刮盘、运输、摆放等工作,大家配合默契,确保蔬菜按时移栽,为新一年的蔬菜丰收奠定基础。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标准化育苗在蔬菜种植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提高了种苗质量,还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北京南山健源农业生态产业园负责人刘丽华介绍,“我们园区采用的标准化育苗技术,通过精准控制育苗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有效提高了种苗质量。而且,这种育苗方式大大降低了种苗的病虫害发生率,农户的种植风险也降低了不少。”
该园区共有400亩地,其中3亩专门用于育苗,大约要育苗150多万株。这些种苗可满足园区内200亩生菜、60亩西蓝花、80余亩辣椒和番茄等果菜的种植需求,实现了自给自足。刘丽华说:“预计4月初,生菜就可以进行移栽,有了优质的种苗,丰收就更有保障了。”
全区育苗工作进展如何?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王书娟介绍,202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5万亩以上,育苗量约4000万株以上,主要集中在永宁、康庄、大榆树等乡镇,种植的作物有生菜、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类,番茄、辣椒、黄瓜、茄子等果菜类,以及花菜类、根菜类、食用菌、架豆等。
今年,延庆区将提升蔬菜全产业链的配套技术,通过精准水肥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和监测、自动温控调节、穴盘精量播种、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全自动包装等新技术,在蔬菜育苗、生产、加工等多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