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副中心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近年来,通州区瞄准关键核心,高水平开展农业攻关、高标准推动种业创新、强化农业科技装备现代化,为中国种业振兴发展注入副中心力量。

  种业科技:“芯”力量不断强大

  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拥有大量晶体管,一粒小小的种子里也有数以万计的基因。

  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办公大楼三层,高通量分子育种服务平台的基因分型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先正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宁波农学院等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分子育种实验。另一间实验室内,国内首台无人值守磁珠法核酸提取工作站正在利用机械臂轻松实现样本DNA提取、转移等工作。这些先进设备,都是“高通量”团队里的骨干。

  平台相关负责人单云鹏介绍,平台是由通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农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多维服务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平台、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作为种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这里汇集700余台先进大型分子检测仪器设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平台与全国400多家种业科研和育种单位合作,提供智能化管理及种质资源存储、交流优质服务。

  2024年,园区“种芯”力量更进一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作物育种加速器,让育种实现“超速度”。

  农作物育种加速器包括1400平方米室内全人工光生长室和9200平方米玻璃温室加代室。加代室里宽敞明亮,作物们“站”在种植盆里,享受着舒适的环境。盆中插着白色管线,“这是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装置,可以让作物按需吃饱、喝够。”工作人员表示。

  全人工光生长室内,植物们井井有条地住进了“集体宿舍”。这里配备有高标准的环境控制、种植系统、补光系统和智能数字化系统,能实现作物全周期生长的动态光环境精准自主调控。

  育种事业和科研单位在这里可以实现“拎包入住”。“我们为科研单位提供高标准快速加代共性服务,帮助研发单位开展快速的品种选育、改良,尤其是生物性状(转基因)快速导入、种质材料快速扩繁。”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技术负责人王宪龙表示,这里是北京持续培育农作物种业新质生产力的最新快速孵化器。

  除了加速器,逆境表型鉴定平台也正在建设,2025年有望投入使用。未来,两者将与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相结合,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通量最高的作物快速育种服务体系,实现目标品种快速选育和改良。

  种植技术:培育更好吃的果蔬

  番茄,是市民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之一。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内,一个拥有700多种番茄的试验大棚中,种植专家们优中选优,精心为市民培育“好吃的番茄”。

  北京通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良种示范,种植推广为一体的专业蔬菜种植公司。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22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

  初夏,公司试验大棚内种植700多个品种的番茄,从优选良种、科学种植到精心养护,成熟后的番茄还会再经历一系列严格筛选,只有优中选中的产品,才有可能成为推广品种,有望走上市民餐桌。“我们对番茄的习性、特点、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筛选,把最好吃的番茄送到百姓的餐桌上。”公司负责人陈坤表示。

  作为航天育种核心示范基地,神舟绿鹏的航天番茄同样精彩,在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中,攥紧了“中国种”。公司智能温室里,一串串番茄整整齐齐排排站,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采摘装盒。在智能设施和工作人员精心呵护下,这里的番茄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生长,通过传感器实时控制温室大棚种植环境,让农业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

  2024年5月,2024年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暨蔬菜新品种观摩会在于家务乡召开。1843个蔬菜新品种观摩展示,参赛样品129个,其中番茄样品多达101个。

  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通州区于家务乡,玉米田间种植区内,数百个玉米品种整齐排列。在科技创新驱动下,这片玉米地融入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实现无人驾驶、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远程监控等农业新技术,让传统农业变身智慧农业。

  2011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扎根通州区于家务乡,在这里拥有400多亩育种试验地和配套的综合实验楼,直接为育种人员提供住宿和育种试验条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据了解,通州基地每年审定的国审品种达30多个,多年来累计200多个品种通过审定,京科968、京科糯2000、MC121、京科999等在行业影响巨大和深远的玉米大品种,大都诞生于通州这片沃土。基地培训的鲜食玉米品种,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还名扬国外。以京科糯2000为例,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种植,累计超过一亿亩,同时还走出了国门,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的主导品种,仅越南每年就种植一百万亩以上。

  政策保障:产业政策体系优化完善

  2024年,《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聚焦通州区种业与种植业发展特色,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链式集聚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通州区现代种业产业招商取得初步成效。2024年,推进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农绿基(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泰合种业、艺种力量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农吉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丰农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菜仙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7家企业注册落地,招商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农业中关村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种质资源库和表型组综合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概念方案设计、规划条件方案编制工作持续推进。北京通州于家务国际种业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已取得立项手续,“多规合一”会商手续、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加快办理。作物逆境表型鉴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编制。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持续助力北京打造“种业之都”。目前,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拥有千亩新品种展示基地、3千亩生物育种基地、3万亩育种展示基地,搭建起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70余家院所高校和企业入驻,育成玉米、小麦、蔬菜等突破性优势品种100余个。通州区还出台了支持种业专项政策,创新要素正在加速聚集,助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