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用来形容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再贴切不过了。带着对炭厂村村名的好奇,在当月寒冷的一天,我们踏上了家乡之旅。
一路上,汽车沿着修建一新的柏油公路顺势而上,群山起伏,思绪连篇,走不出的群山,抹不掉的记忆……一座座大山是首都西部的屏障,忠于职守永远矗立在这片沃土之上,祖祖辈辈靠山而居,大山给予了家乡人的朴实与力量。
走进大山深处这座清净、整洁的小山村,令人眼前一亮。清新的空气,如陈酿沁人心脾;碧空如洗的蓝天,一尘不染。阳光拥抱着依山而建、青砖灰瓦、古韵犹存的世外桃源,如一幅油画赏心悦目。
炭厂村不大,12.5平方公里,有210户400多人。从明末清初开始,从以烧炭为生到林果为主、再到旅游开发,在岁月长河中,炭厂村经历了三次转型,实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三级跳,绘就了“美丽乡村”建设浓墨重彩的画卷。
走进乡村博物馆,两层宽敞的大厅布置得井然有序,墙上图文并茂的照片和图片,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村名的由来、姓氏家族、隶属沿革变迁、村内大事记上面都有详实的记载。展柜里一件件古老沧桑的农作物和似曾相识的生活用品,让人们俯身观看,凝视历史,在回味中感受到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可喜巨变。至于好奇的村名,我也在此找到了答案。
曾几何时,这里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流水潺潺,勤劳的山里人以“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砍柴烧炭,养家糊口,不断繁衍。他们知道,这里的山桃木烧出的木炭最好,不呛无烟;他们懂得只有勤劳才能养家糊口,将肚子填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背着木炭或赶着牲口,披星戴月,往返于崎岖的山间小路,将木炭运往皇宫及京城达官贵人家中。渴了,到河边喝口水;饿了,吃野菜、野果充饥,脚上的血泡成了厚茧,承载起脊背上的分量;汗水流淌,浇筑起内心的坚强,用一双双烧炭的粗黑大手托起了一家家的生存与希望。“炭厂村”也由此成名,被打上“黑色”的烙印,不知多少代人被木炭熏黑了肌肤,累弯了腰,通往博物馆沿途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是卖炭翁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炭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凭借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实现了华丽转身,旅游开发让大山焕发出光彩,让碧水彰显出神韵,这就是闻名遐迩、历经数年发展破茧成蝶的旅游之地——神泉峡景区。
春天,这里春潮涌动,生机盎然;夏季,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秋天,这里硕果累累,姹紫嫣红;冬季,这里冰瀑飞泻、天鹅起舞,好一派北国风光……观之、叹之、赏之、赞之,真是“一年四季皆景色,美丽乡村处处新”。
此时,正值严冬,寒气袭人,却是神泉峡景区这个距离京城最近、最大的天然与人工冰瀑群大放异彩的时刻。走进景区,拾级而上,你会看到几十米高的悬崖垂挂着大大小小的冰瀑、冰柱、冰挂,气势恢宏,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令人叫绝。越往里走,冰瀑群越多,一处处、一片片,仿若从天而降,它们形态各异,活脱脱呈现在眼前。夜晚,璀璨的灯光将冰雪世界装点得色彩斑斓,如梦如幻……
走进这群山环抱的清净之地,徜徉在秀色可餐的炭厂村中,感受到山的雄姿、水的柔美、古老的民风、纯厚的乡情,我们尽赏“美丽乡村”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