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郊小麦由南到北陆续进入拔节期,是科学肥水管理,保蘖成穗、促进小花分化增加粒数的关键时期。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小麦苗情及存在问题,科学服务生产,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组织各区推广部门对50个监测点“三情”进行了监测,并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会诊把脉。
50个监测点调查表明:全市小麦起身期为3月31日,较去年晚2天,较常年早3天;起身期总茎数为124.2万/亩,较去年增加48.2万/亩,较常年增加24.9万/亩;平均单株分蘖2.8个,较去年增加1.2个;单株次生根6.7条,较去年增加1.3条。起身期二类及以上麦田占88.0%,较去年同期提高56.2个百分点,较常年提高7.9个百分点。与返青期相比,起身期群体偏旺麦田维持不变,一类苗增加8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6个百分点,三类苗减少2个百分点。这说明返青以来气候条件总体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前期“抓两头、稳中间”“因苗因墒因天管理、促控结合分类施策”的管理措施产生了效果,起身期苗情进一步转化升级。
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4月8-9日,推广站组织专家对房山、大兴、通州、顺义4个区的12个乡镇的18块不同长势麦田进行了现场查看,并通过电话、视频对其它区大面积种植户的麦田进行了线上会诊。总体看,目前房山区、大兴区的小麦已进入拔节期,其它区的小麦即将拔节,全市小麦苗情总体持续向好转化,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3月初气温偏低,返青期生长缓慢,部分农户返青期管理推迟至起身期,给拔节期管理增加了难度。二是个别地块存在有露水时抛肥烧苗、化学除草喷药不当烧苗及其它因素造成的田间黄苗现象。三是个别地块仍存在地下害虫毁苗、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危害现象。
结合监测调查及现场会诊查看后专家的建议,推广站提出以下拔节期管理意见:一是肥水管理措施。目前土壤墒情较差、苗子表现旱象的麦田,应立即施肥浇水;群体较小的麦田,在返青肥水12天后,连续促进管理,促进中等分蘖多成穗;返青期已管理的壮苗,在5叶露尖(4月12—15日)至6叶露尖(4月18—21日)肥水管理;群体较大、无效分蘖尚未完全退化、有倒伏风险的麦田,推迟到5叶一大心至6叶露尖管理(4月25日前完成)。拔节期一般亩施尿素10~15千克,亩灌水30~40方。二是叶片发黄麦田补救。撒肥时有露水粘肥烧苗及化学除草时喷药造成黄苗,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修补。三是撒毒土防治害虫。目前仍有地下害虫毁苗,或上年度吸浆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结合肥水管理撒毒土防治。四是喷药防治病害。仍存在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地块,要喷施戊唑醇等药剂防治,喷药时间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