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标馆北京展区已完成搭建布展,于7月份开启试运营,展区通过图文介绍、视频科普、产品展示、场景体验、系列推介等活动宣传推广延庆国光苹果、安定桑椹、昌平草莓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让更多市民体验品鉴北京地域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简称“国家地标馆”)设置在全国农业展览馆62号楼,旨在打造一个集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交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公益性平台,整体展现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成就和优势特色,同时采取线下体验品鉴、线上下单购买的运营方式,助力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美丽乡村、走上老百姓餐桌。
馆内北京展区总面积152平方米,分A、B两处,位于场馆正门入口正中和右侧,以“京味谷”为主题,空间整体延绵各成一体,采用场景化设置理念,以田、水、山、林置景,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北京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文化内涵。
延庆国光苹果
北京市第一个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最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延庆县就有棉苹果、小苹果(沙果、香果等)的栽培记载,距今已有480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延庆县引进国光苹果品种,80年代成为延庆县晚熟苹果树种中主栽品种,规模最大时曾达3万余亩,占当时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的70%。如今,对于吃惯了富士苹果的市民,国光苹果甜中带酸的口感又重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海淀玉巴达杏
海淀区杏树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卧佛寺面面皆杏花、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第一圣处也”,至今海淀西山一带仍有许多野杏树。杏树是长寿树种,现海淀保存下来的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杏树有几十株,仍然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生生不息。海淀杏在长期栽培中,形成8个鲜食杏品种。其中,玉巴达杏个大皮薄,香醇味美,曾为宫廷贡品。
庞各庄金把黄鸭梨
大兴区庞各庄镇的梨花村种植面积最大,该地的鸭梨曾被明朝万历皇帝赐名“金把黄鸭梨”。后人有诗赞曰:京南梨花村,园中隐贡树。御封“金把黄”,享誉京城户。被明朝万历皇帝御封为金把黄鸭梨的贡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每年秋季依旧果实累累。
安定桑椹
最早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地区就有桑椹栽培记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出逃慌不择路,逃进安定镇桑园,刘秀又饥又渴,恰逢桑椹掉落,尝之清爽甜美,下令军中食之,使军心大振,反败为胜,后被封为“桑树王”。明、清时期,安定出产的白色蜡皮桑椹曾作为贡品。如今,御林古桑园作为北京市AAA景区,每年五月开门迎客,可以目睹那棵桑树王的风采。
昌平草莓
中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昌平县始设于西汉,当地居民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至今北部山区居民在春夏之交仍有采食野生草莓之习。昌平草莓产业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成功举办之后,每年一届的“北京农业嘉年华”,向市民提供农业创意体验、优质草莓采摘、农业技术展示等项目。
通州大樱桃
樱桃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76年前后,通州区永乐店农场于家务分场北辛店村成为樱桃规模发展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全区大力发展樱桃种植,并逐渐走向了产业化。如今已从单一的生产型转向农业种植与旅游采摘相结合的现代休闲农业模式。
茅山后佛见喜梨
作为清朝时期慈禧太后最为青睐的宫廷贡果,集独特的品种、讨喜的外形、丰富的口感于一身,受慈禧老佛爷御赐名号“佛见笑”,后人更名为“佛见喜”。20世纪60年代曾一度遭遇濒临灭绝的窘境,后经当地挽救性保护实现了种质扩繁,如今消费者才能够品尝到这种只孕育于茅山后这个偏僻村庄独特红壤土的水果珍品。
延怀河谷葡萄
延怀河谷产区位于首都西北门户,是世界上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的葡萄及葡萄酒产区,拥有7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史》之《耶律楚材传》。延庆和怀来同处延怀盆地,1958年之前同属一个县,山水相连、文化一脉,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延怀河谷产区共建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上方山香椿
明永乐年间经姚广孝推荐成为宫中贡品,清乾隆年间由六必居加工成香椿酱供六宫食用。叶厚芽嫩,颜色紫红,叶面油亮,香气浓郁。
泗家水红头香椿
作为门头沟区雁翅镇泗家水村的特产,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为宫中贡品,至清朝晚期,当地香椿树已繁衍近千亩,年产数万斤。2002年开始,泗家水红头香椿进入中南海,恢复了明清时期“宫中贡品”之称。
北京鸭
作为北京独有的著名家禽品种,是世界著名的优质白羽肉鸭品种,英国樱桃谷鸭、美国枫叶鸭、法国奥白星鸭等都是以北京鸭为基础培育而成。北京鸭也是北京烤鸭的唯一正宗原料鸭种,是全聚德、大董、四季民福等高档烤鸭店首选用鸭,民间素有“不登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更遗憾”的说法,北京烤鸭早已是北京乃至中国的一张饮食名片。
京西稻
京西稻自三国曹魏时期始建渠种稻,后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稻作经营,完成了“京西稻”南稻北栽的全部发展过程,并形成独特的皇家稻作文化。作为中国农业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手选育种植的粮食作物,“京西稻”也是清代帝王体恤民情、重视农耕的重要表现。
妙峰山玫瑰
唐末五代时期,妙峰山地区的僧人就开始采集玫瑰花,用玫瑰鲜花和玫瑰焚香供奉佛祖。在辽代,玫瑰油成为贡品。自清代至今,妙峰山玫瑰一直做为北京名点“京八件”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佐料。老北京的富贵人家每年都敬佛祭祖,最讲究的供品就是玫瑰饼,由以妙峰山玫瑰制成的饼最为高贵。
北京油鸡
北京独有的著名家禽品种,具有羽黄、喙黄、胫黄的“三黄”特征,还有罕见的凤头(冠羽)、胡须(髯羽)、毛腿(胫羽和趾羽)的“三毛”特征,
“三黄”“三毛”性状是北京油鸡的主要外貌特征。此外,北京油鸡还有少有的五趾特征,普通鸡只有四个趾。
北京自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以来,立足挖掘产地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源,着力保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在农业农村部累计登记有延庆国光苹果、安定桑椹、昌平草莓等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年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独特、历史悠久的地域特色农产品30余万吨。其中,京西稻、昌平草莓、茅山后佛见喜梨、北京鸭、上方山香椿等6个产品先后被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通过保护工程的实施,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正策划系列活动,计划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借助展区运营提升北京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促进优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线下体验品鉴和线上销售推广功能,力争把北京展区建设成为国家地标馆的精品展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乡村振兴。9月,我们相约在国家地标馆“京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