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忙种,可收可种
一个看似简单的节气
却预示着播种希望
收获喜悦仲夏时节
正式开始!
芒种时节
北京将迎来
小麦颜色最鲜艳的时候
京西稻正式插秧的时候
妙峰山玫瑰盛开的时候
小麦
风吹麦浪绿渐黄
芒种时节,北京的小麦进入成熟期,连片的麦田一片金黄,成熟的麦子压弯了麦秆谦虚的垂下头,在微风的吹拂下随风荡漾。
北斗助力
小麦种植
基于北斗的无人驾驶拖拉机直线定位精确度可达2.5厘米,可实现根据规划路线自动行驶和掉头、自主抬升机具、作业监测、轨迹查询、图像监控等多种功能。芒种已到,京郊小麦即将迎来丰收,部分麦田运用北斗农机,开展精准作业。
↑基于北斗的无人驾驶拖拉机
↑运用北斗终端改造后的喷灌机
京西稻
青秧水中栽
“芒”完了麦子,就要“种”稻子了。此时的水稻的秧苗已经长到一扎来长,正是时候分插。正有越来越多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体验京西稻插秧农事活动中来,您瞧↓↓↓
智能种植
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虽然市民们在体验京西稻插秧的时候,仍旧是腰杆一弯,两脚泥的样子,但是大面积的京西稻种植已经开始用上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农具,可通过远程数字管控,实现平地、深耕、旋耕、施肥等智能化作业,这科技感,简直颠覆了人们对农业的所有想象!
三代皇帝苦心经营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民国时期玉泉山下的稻田(莫理循:《洋镜头里的老北京》)
1960年代玉泉山下的稻田(《海淀区地名志》)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京西稻不仅是北京居民最爱吃的稻米,它的种植历史也非常悠久。
康熙育成御稻后便在京西皇家园林中进行栽种,除玉泉山静明园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又奏准“畅春园内余地及西厂两处,种稻田一顷六亩”(《清会典》)。雍正三年(1725 年)京畿地区开始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水稻种植也相应取得显著成就。雍正年间在玉泉山静明园设“总理玉泉山稻田大臣一员”“兼管玉泉山稻田官二员”,对玉泉山地区稻田进行管理,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御稻田的重视。
北京西郊稻田分布
妙峰山玫瑰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不上山就永远看不到美丽的风景。高山上,云海为伴,人们正在山间劳作,六月的玫瑰花海将这里淹没,特有的玫瑰香气,是独属于高山上的浪漫味道。这就是妙峰山玫瑰的魅力。每逢夏日花季,妙峰山镇禅房村就能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在这里赏花海、尝鲜花饼,把大山里的浪漫带回城市,抚慰繁琐生活带来的疲惫。
开在高山上的玫瑰
每年五至六月绽放
比起南方地区厚重的玫瑰香气,妙峰山玫瑰的香气更接近清香。高山玫瑰只能在海拔700米以上才能种植,所以高山玫瑰浓郁中带着高山温度独有的清冷,散发出抓人却不熏人的味道。
花开常鲜,以花为食
打造花海经济
元朝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所注玫瑰功效为生津、止渴、治嗽,制成饼为药膳,清乾隆曾御批“祭神点心用鲜玫瑰饼,亦不再奏”。玫瑰饼是妙峰山高山玫瑰最令人惦念的一种美味,从皇宫到寻常人家,同一种美味的体验。
玫瑰饼的馅料制作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出来。晨露时分采来半开鲜玫瑰,去花蕊在阴凉处晾干表面的水分,用白糖不停的搓揉花瓣,直至成泥但水分又没有出来的时候装罐封存数月即可。就像瑞士的极品奶酪离不开阿尔卑斯山一样,妙峰山的玫瑰酱也是在妙峰山上发酵最为醇香。
最后,一起看看
我们的农业专家
在芒种时节
做了哪些农事提醒呢?
农业专家提醒您
高温平菇、香菇出菇管理上注意尽量控制高温、维持适宜湿度,生产上既要注意防范干热风又要防范高温及高湿天气影响,同时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栗蘑、灵芝生产,要注意调整喷水时机,在早晚进行,采收要及时,在林地空间种植的要重点防范短时强降水造成涝害。
若说小满
教人思辨和进退
那么芒种
更多能告诉我们
厚积薄发的道理
起起伏伏是生活的常态
但于我们自己,于每个人而言
保持定力、努力耕耘
做好自己的事
才能拥有一份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