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营一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西北与昌平区交界处,紧邻京承高速、京沈客专顺义西站,牤牛河自村北至村南环绕而过,《顺天府志》记载:“唐驿站,高丽使丞用,形成村落。”故得名高丽营村。一村以多元经济产业链全面赋能经济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田园观光、文化体验、艺术交流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村党支部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着力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切实为百姓办实事,村域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郊区生态村”、“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首都绿色村庄”、“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北京市先进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 促发展
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一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基层党建,围绕“对党忠诚,做合格党员”的主题,以“三会一课”和“党员过五日”为载体,要求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做表率”,争做“五好党员”,并通过“建机制”“定规矩”“签承诺”“重行动”等举措,结合党员广播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手段,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环境建设 美家园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在环境整治活动中,一村党员干部带头植绿护绿,拆除自家房前屋后私搭乱建,争当贴“星”卫生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利用2年时间把村中1.6公里的“臭沟”改成暗沟,同时通过争取政策支持、环境集中整治、建立“贴星机制”等方式,使村域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性改善,成功获评2015至2016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近年来,通过打造特色美丽街巷、建设垃圾分类先行试点村等举措,一村持续深化村域环境质量提升,以人居环境整治铺开乡村“生态画卷”。
村规民约 筑和谐
村规民约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是创新农村社会协同共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按照全区统一部署,一村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村民期盼,通过落实“三下三上”,结合原先“红心引领,入孝出悌,崇文善礼,知乐善舞,亲水护绿,遵规守制”的24字村域文化,延伸出务实有效、具有浓郁村域文化特色的新版村规民约,并以“一村党员户”、“五个十佳(家)”、“村规民约星级户”等三块标牌的形式落地执行,实现了党的主张和群众意志的有机统一,村域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文明实践 树新风
文明可以蕴养风尚、教化人民、创造和谐,一村党支部依托“7+X”文化驿站,创新建设“四站合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村文化驿站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6支文化队伍齐头并进,如火如荼,评剧、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成为强化思想引领的“桥头堡”。此外,一村着力打造以“文明小院”、“文明公园”、“文明广场”为载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辅助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服务百姓 办实事
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标志着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一村党支部在创新“党群1+1”亲情包户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了一系列的党建服务品牌: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了村级“便民室”,老百姓需办理的大事小情,在这里可以“一站到位”;建设中的老年驿站,将为村民提供健康指导、休闲娱乐、日间照料、代买代缴等服务功能;还有为全村每户免费订报纸、为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车等服务,均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并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及中共顺义区委党校定为教学调研基地。
文化带动 促发展
根据党中央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发展战略,凭借优越的区位环境优势,一村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导演、商人来村发展,依靠自身文化及产业特点,将村中170亩土地集中管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人为干预进行富硒小麦、富硒黄豆种植,同时由传统渔业养殖产业向“工厂化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占地大、耗水源的大鱼坑被一个个整齐的水产厢所替代,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一池相当于传统养殖的四亩地大小,并且鱼种由传统鲤鱼、草鱼向更高端的台湾红鲷和加州鲈鱼转型。由798艺术家、影视导演打造的高档民宿正在一村如火如荼的建设,已经竣工的“菜园三号院”既能提供住宿、餐饮也能进行茶艺、文化表演、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引进的资源使一村自给自足、蓬勃发展,随着“京沈高铁顺义西站”的落地,一村将以休闲康养、文化旅游为根基发展壮大村域产业、村域文化,走出一条不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