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系列报道:北京乡村振兴故事(十) 昔日“ 龙须沟” 今日幸福村——平谷区夏各庄镇贤王庄村

  走进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贤王庄村,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交错贯穿整个村落,村北的休闲公园热闹无比,公园内设有健身器材、长廊、小桥等设施方便村民锻炼身体,也是夏天乘凉、遛弯的好去处……近年来,平谷区夏各庄镇积极开展疏整促行动,对贤王庄村村北干涸水塘进行清理改造,变身为休闲公园,成为村民休闲乘凉的一个好去处。

  “龙须沟”变身“清水河” 村民点赞忙打卡

  “这条小河沟,常年有倾倒的垃圾、掉落的枯枝落叶,大家都不敢从这走,赶上阴天下雨,发出的臭味刺鼻,十分影响环境。”村内的一位老大爷说。

  “小孩儿在这玩太危险了,没有任何防护围栏,稍不注意就掉下去,况且生活污水往这沟里排,发出一阵一阵的恶臭味,太不干净了。”村内的牛女士说。

  贤王庄村北的一条小河沟由于多年废弃,已经快成了第二条“龙须沟”。针对此现象,贤王庄村“两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迅速召开两委会议,经过一番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必须立刻开展行动,治理这条小河沟,得让百姓的心里舒坦。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贤王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到了区水务局的资金支持,将其纳入了防汛小水系治理。现在村北石河治理一期已经完工,昔日的干河沟摇身一变,成了一条绕村“清水河”,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为雨季的泄洪增加了畅通水道。为方便群众休闲健身,河边靠村一侧铺设了步道、架设了小桥。随着河道内水量不断增加,河道内栽植了荷花、睡莲等植物,使这条护村河更加靓丽起来。

  趁着天气凉爽,年轻的家长们都带着孩子前来观赏荷花,岁数大的老人们都来遛弯散步。“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看的荷花,清澈的河水里还有好多小鱼游来游去,不用跑城区逛公园了。”一位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说。这里已经成为大家闲暇时锻炼、休闲的首选之地。

  现如今,特别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贤王庄村内外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的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也“由被动变主动再到习惯成自然”,美丽宜居、美好生活的愿景也逐渐变为现实。

  贤王庄村后小河改造前。

  贤王庄村后小河改造完成现在的样子。

  田间土特农产品插上“文化”翅膀 农民增收笑开颜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不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物质文明进步。夏各庄镇贤王庄村有着近30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近年来,经市区农林专家多次调研得出科学结论,该村为砂性土壤,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白天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红薯糖分储存,根据土壤性质,适宜种植红薯。故大部分百姓一直以种植红薯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红薯作为农产品价格一直上不去,仅靠售卖红薯农产品,无法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区镇村三级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通过多轮研讨,确定了依托贤王庄村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结合该村贤王历史文化背景,为红薯赋予文旅功能,将红薯由农产品转化为文旅产品,打造贤王庄红薯文化品牌,将红薯种植业发展为特色红薯文化产业。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该村开发以“吃上红薯粉、福享贤王庄”为主题的红薯系列产品;注册“贤王庄”“醉薯贤王”等多个品牌商标;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红薯文化节,活动中,百姓们可以参加亲子农耕体验活动,体验挖红薯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这种喜悦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艰辛;明白“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为今后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通过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扩大了贤王庄红薯品牌的影响力。

  亲子农耕活动。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路径。制定了《甘薯生产标准》和《甘薯质量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苗、统一收购营销、统一品牌包装,各家农户分散存储,实现了贤王庄红薯产业的“一分六统”,完成产销闭环。在保障红薯品质的同时,切实保障薯农的权益。该村红薯由原来的 1 元左右一斤到现在最基本的 3 元一斤,平均下来每家每户至少增长了 15000 元左右的收入。

  贤王庄村红薯文化产业模式,现在已推广至全镇6个行政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让更多的百姓走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之路。

  贤王庄村红薯产业展厅。

  第一届红薯文化节的“薯状元”。

  红薯文化节直播带货现场。

  尊老敬老传美德 “慈孝堂”里话幸福

  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贤王庄村成立了“慈孝堂”。对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孝老敬老活动,每人发放200元福利物品,包括鸡蛋、牛奶、面粉这一类的生活必需品。在贤王庄村的第一届红薯文化节上更是以“孝老•敬老•爱老”为主题,邀请村内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品尝红薯养生宴,以此来传承孝老敬老的传统文化,推动慈孝文化、孝老敬老文化在新时代年轻人心中形成榜样示范作用。“慈孝堂”的成立,在贤王庄村内营造了知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良好氛围,不仅能够让村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鳏寡孤独的老年人都得到帮扶,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乡风文明的建设。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之时,贤王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为老人义务理发、打扫卫生、代买生活用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村内营造出和谐家庭、文明村庄的良好氛围。

  贤王庄村成立了“慈孝堂”。

  村里每月还会发放固定的老年人生活补助金,针对60-69岁男性老年人和55-69岁女性老年人,每月1号村委会发放每人130元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150元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每到月初,村里的老年人来村委会领取生活补助金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由心而发的笑容。

  下一步,平谷区夏各庄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弘文明之礼、树文明之风、践文明之行,带领全镇父老乡亲共同迈上文明的新台阶,汇聚起创城强大合力,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提高村庄文明程度,打造“和谐新城 温暖村居”,让文明的“种子”在夏各庄镇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靓丽整洁的大街小巷、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行动目标,是46万平谷人民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跬步至千里,小流成江海,文明需要积累,只要我们行动上持之以恒,文明城区创建定会水到渠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