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京郊大地铺展丰收画卷。由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品四季乡韵·绘百千丰景”北京乡村振兴成果摄影展将于9月10日—10月10日举办。活动主展区设在6号线朝阳门站,两个分展区设在6号线郝家府站、8号线鼓楼大街站。同时,全市12条地铁线路的210块LED屏,每天将以60秒视频轮播20幅精选作品;19条线路列车及367座车站的5万余块电视屏,每天将播放5分钟专题视频,完整呈现百余幅作品。
诚邀您届时驻足光影长廊,共赏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
选送:密云区农业农村局
金叵罗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位于京东燕山南麓,是一个三面环山、状如叵罗的地方。自金代开始,勤劳质朴的村民世代靠着种植谷子为生,每到秋季,满谷金黄,金叵罗村也因此得名。金叵罗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绿化工程、街巷绿化工程、美丽庭院、有机种植等项目,开展零碳村建设,赋能乡村绿色发展。
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
摄影:耿大鹏
南山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地处平谷区东北部深山区,四面环山,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支持下,借助艺术与设计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精心规划的设计举措,成功将南山村从一个“空心村”转变为充满魅力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
摄影:龚跃贤
柳沟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古称凤凰城,作为明朝屯兵驻地,留存着城墙、古庙等历史遗迹。柳沟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柳沟豆腐宴更是香飘京城的金字招牌。
延庆区井庄镇窑湾村
摄影:张兆海
窑湾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生态度假旅游胜地。乡村音乐公社、接待服务中心、创客空间等场所,点亮了乡村户外新IP。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
选送:房山区农业农村局
黄山店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是“红色背篓精神”的诞生地。该村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富,有京西燕南八景之一的“红螺三险”,有外旷内幽、奇景深藏的“醉石林”,还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华北最壮观的山地红叶景观”的坡峰岭景区,以及极具特色的乡村民宿集群。
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
摄影:高爱艳
东樊各庄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始建于明代,原名樊家庄,香椿种植历史悠久,据传说在乾隆年间已有栽培,在清朝时期被定为御贡,称为"贡椿",以其清香和鲜美而闻名。2022年获"中国贡椿第一村"称号。
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
摄影:王冀昌
辛庄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这里的文化市集被誉为“京郊小大理”。该村将吃、喝、住、购、休闲完美融合,构筑起一站式的欢乐天地,涵盖教育、餐饮、民宿、非遗手工等多元业态。
密云区新城子镇遥桥峪村
摄影:陈立敏
遥桥峪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坐落于一座古城堡内,古城堡历经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依托古堡这一特色,遥桥峪村成了全市最早发展民俗旅游的村庄之一。
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
摄影:张纪文
石峡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处于深山,村出口处岩崖陡峭,石多裸露,故名石峡。村民世代守护着8.6公里的明长城与1.5公里的北齐长城遗迹,被誉为“长城文化第一村”。
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
摄影:高爱艳
韭园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该村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也是京西古道上“王平古道”出入的第一个古村落。韭园村依托马致远“秋思之祖”的文化影响力,打造元曲习研所、古道步道、采摘园、非遗工坊等场景构成的体验动线。《天净沙·秋思》词中所描写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等景物,在这里都能找到。
延庆区井庄镇宝林寺村
摄影:董建利
宝林寺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提升村。该村原为明代卫军屯,因村中元代所建古刹“宝林寺”而得名。宝林寺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成为妫河边上宜居的秀美村庄。
门头沟区雁翅镇苇子水村
摄影:高爱艳
苇子水村是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提升村。深山里的苇子水村,红瓦房屋错落于青山之间,蜿蜒公路穿梭其中,在黄昏霞光的晕染下,尽显示范提升村的独特魅力与宁静祥和。
密云区新城子镇大树洼村
摄影:陈立敏
大树洼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提升村。该村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密,林木绿化率达95%,是天然的生态屏障。村内有梯田、山洞等特色景观,如“十八盘”盘山路、寒冰洞、透风洞等,兼具自然风光与地质奇观。
延庆区八达岭镇帮水峪村
摄影:张兆海
帮水峪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提升村。村名“帮水峪”源于古时村中的一条季节河,上游源于石峡河和陈家堡河,村民取依山傍水之意,将村子称为“傍水峪”。后因村东南山顶部有一处石柱峰,形似棒槌,又被称作“棒槌峪”。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帮水峪”。
平谷区大兴庄镇周庄子村
摄影:耿大鹏
周庄子村是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提升村。该村内有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还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村内的道路修葺一新,绿化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市民休闲小聚的热门打卡点周几咖啡坐落于村北。
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选送: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
爨底下村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是。
怀柔区汤河口镇
摄影:宋进臣
汤河口是怀柔区北部的一个乡镇,雨后是云雾的高发区。清晨,在太阳还未升起时,早早来到汤河口镇的南山顶上,脚下漫云雾,波涛汹涌,汤河口小镇时隐时现,在最佳时机按下快门,一幅山村云海画面被记录下来。
平谷区王辛庄镇太后村
摄影:刘继平
太后村三面环山。据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志》载民间传说,辽国萧太后出生于此,故名太后村。作为一个民宿旅游村,这里以辽萧太后传说、特色农家美食和徒步路线为特色亮点。
通州区漷县镇西黄垡村
摄影:王艳辉
西黄垡村有北京市“两高一智”高标准农田2020亩。一行骑行爱好者在夕阳下穿行在西黄垡绿油油的麦田里,宛如一道移动的风景线。
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
摄影:赵丽
密云水库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尖岩村北山登山栈道,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乡村发展激发了新活力。
房山区佛子庄乡贾峪口村
摄影:何彦怀
贾峪口村的梯田雪后呈现中的线条显现出韵律美,与背景的群山相呼应,把雪后的壮美山村完美地展现出来。
延庆区刘斌堡乡周四沟村
摄影:刘志满
周四沟长城隘口,镇守四沟之口军事要地,因四周分布虎叫沟、大槽沟、大牛角峪和小牛角峪四条沟而得名。2023年新农村整体改造竣工,农民搬入新家。
顺义区龙湾屯镇山里辛庄村
摄影:安湘庭
山里辛庄村三面环山,风光秀丽,山村的早晨,曙光出照,大地披金,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平谷区大华山镇前北宫村
摄影:杨青海
前北宫村是平谷区种植大桃最早的乡村之一,每到春季,平谷22万亩桃花竞相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峪子村
摄影:杨青海
每年4月15-25日,正是平谷桃花盛开之时,数万亩花的海洋,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平谷桃花最佳观赏区:峪口镇、刘家店镇、大华山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金海湖镇。
延庆区大庄科乡龙泉峪村
摄影:赵粤来
2020年延庆大庄科乡龙泉峪村与水泉沟村铺设了柏油路面,对促进乡村旅游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其中一段盘山路,犹如盘龙,远观可以看到香屯长城。
房山区蒲洼乡芦子水村
摄影:何彦怀
蒲洼乡地势高峻,群山环绕,这里有北京最美的梯田。每年四月份这里的千亩杏花竞相开放,与梯田相互映衬,108国道蜿蜒穿插而过,共同演奏着美妙的春天圆舞曲。
平谷区黄松峪乡梨树沟
摄影:刘立国
梨树沟隐匿于群山之中,坐落在山水之间。林木繁盛,生态优良,古树、繁花、老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若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延庆区玉海路
摄影:武辉
延庆区玉海路全长9.4公里,道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是通往玉渡山风景区的唯一道路。全路地处深山,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车行山林间,如穿越了多彩之秋,斑斓如画。
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村
摄影:覃世明
沿东路位于古村沿河城村东边,因其位置特殊,逐渐成了北京深山区欣赏“古今同框”的观光大道。沿盘山道不断爬升,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串起沿河城、向阳口等古村,像画卷一样随盘山道的上升而“步移景变”,徐徐展开!
门头沟区雁翅镇苇子水村
摄影:高爱艳
在京西深山中,苇子水村一层层沿山势而下的石堰,把陡峭的山坡分割成一条条细长的农田。俯瞰深山600年的古旱作梯田,层层叠叠,蜿蜒曲折,宛如大地指纹,烙印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房山区霞云岭乡十霞路
摄影:张永顺
房山区十霞路是一条从十渡镇通往霞云岭的风景优美、极具驾驶乐趣的盘山路,由于山路弯弯曲曲,风景秀丽,被称为“京西最美天路”。
大兴区榆垡镇东押堤村
摄影:金春花
东押堤村地处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环境优美,村边一条笔直的道路向远方延伸,道路两旁垂柳依依,绿意盎然,一辆红色的汽车行驶其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