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三农科普丨沃土焕新颜:科技赋能,让土地“活”起来

  针对目前全市耕地质量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基础地力不高及农田生态环境较差等主要问题,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制定并发布了《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了9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摸清存在问题

  1.收集资料。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收集本地区耕地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障碍因素、清洁程度、地形部位等资料。收集或测定主要耕作土壤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耕层质地、土壤容重、质地构型、有效磷、速效钾、生物多样性等地块属性数据资料,为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做准备。

  2.开展评价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整理收集或测定耕地质量相关指标数据,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中对各类技术指标相关评价标准的具体要求,对耕地质量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找出具体问题。

图片44

  针对耕地质量问题,开展技术提升

  1.耕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主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农艺措施跟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2.有机质水平偏低提升缓慢问题。对于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特别是部分复耕复垦地土壤,可采用有机肥高效施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养分失衡影响单产提升问题。采用有机肥高效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4.耕层浅薄通透性差问题。综合采用休耕轮作、优质耕作层构建、增施有机肥等技术,不断加厚耕层,提高耕地质量。

  5.土壤生物多样性差问题。采用增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推广休闲轮作等技术措施。

  6.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用有机肥高效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技术。

  7.设施菜田连作障碍问题。采取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合理施肥及土壤消毒等综合技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