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看北京 | 从“低”到“优”,背后的故事是?

  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平义分村,连片的示范麦田在春日暖阳中舒展着。种粮农户王志明望着正在浇水的冬小麦笑道:“去年换种了中麦886和农大3486,亩产比往年多了150多斤,今年又多种了500亩。”“落实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需要组合拳。”北京市技术推广站杨立国站长介绍。这正是北京市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千方百计落实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中麦886和农大3486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冬小麦品种,抗逆性强、产量潜力高、品质好。都说良田是根基,良种是芯片。在王志明的这片麦田里,除了技术集成外,还有10套物联网设备:用手机就可以识别苗情、查看墒情、预测虫情并能及时接收寒潮天气预警……他感慨道:“从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和专家啦。去年推广站专家老来我们这儿,都是手把手教,现在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看手机就行了。以前浇地靠经验,三遍水都不够,1500亩地来来回回得浇一个月,如今有了喷灌水肥一体机,一个礼拜就浇完了”。王志明算过一笔账,“现在每亩地节水30%、节肥15%。以前一亩地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说到这,王志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中麦886不光产量高,加工后的挂面、面包都特别受欢迎。”

  “技术集成不是技术的叠加,而是因地制宜。在平义分村的高产示范实践中,优良品种配套高质量播种技术,使亩有效穗数突破50万;自走式镇压机在越冬前作业,麦苗抗寒抗旱能力提升25%。‌2024年北京市冬小麦的平均亩产为376.6公斤,而平义分村接近550公斤。”‌杨立国补充道。

  成绩亮眼的不止中麦886和农大3486,平义分村也不是个例,粮食作物更不单单是小麦,还有玉米、甘薯和谷子。据了解,2024年,北京市主推26个新品种、25项关键技术,在15个主产区打造高产高效示范区,推动单产提升。目前,这套单产提升技术已经在房山、顺义、昌平、延庆等区推广,为全国类似生态区提供了科技示范样板,让高产高效技术“可复制、可推广”。

  同时,记者从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获悉:未来3-5年,北京市将持续以科技支撑和行政推动为双轮驱动,精准深入落实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千方百计稳产增产。得益于此,我们看到京郊大地以科技为笔,以融合为墨,书写的现代农业新篇章正在上演。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