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海淀区农业综合执法护航“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海淀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以下简称大队)于2021年4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队树立“法治是民生最有力保障”“法治是乡村振兴战略解难题、聚合力、开新局的利器”等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流程再造,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队伍建设和执法办案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为全区“三农”工作保驾护航。两年来,大队累计检查3.5万余次,立案448起,罚没款总额233万余元,实现了零复议、零诉讼,累计办理投诉举报600余件。2022年区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副大队长贾伯海同志荣获2022年“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系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唯一获此殊荣的同志;大队在2022年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大比武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从“专业执法”向“综合执法”升级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建立了“条块结合”工作机制,打造规范高效的执法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标准来执法”,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委局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执法工作,将执法责任制考核与乡村振兴考核并重;打破机构界限,实行局队干部交流使用,引入机关骨干力量配强大队班子,输出年轻干部到机关培养锻炼。

  “我们建立了1+5+N执法机制。”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任玉青介绍说,“就是1个法制科+5个执法队+执法人员的多重组配。其中,法制科负责大队法制审核、监督三项制度、三个办法的落实等;执法队,分别负责海淀区5个片区内农业领域全行业全方位综合执法,同时牵头1-2个行业的指导工作,实现条块结合的综合执法模式。”在查办的448起案件中,涉及动物卫生、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安全、农药、兽药、兽医实验室、渔政、动物诊疗、植物检疫、种子等行业,实现了全行业全领域案件全面覆盖。

  “长期难以触发的休眠条款实现‘零’的突破。”大队长任玉青说。“通过舆情监测、行政监督、技术检验、群众举报、部门移交等方式收集案源线索,在兽药生产、动物诊疗、农业机械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领域触发行政处罚休眠条款,实现了综合执法‘1+1>2’的效果。”

  从“单一作战”向“联合执法”转变

  努力打造部门间“1+x”协同执法模式,拓展执法新路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市总队、朝阳区等学习借鉴执法经验,加强与区城管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等执法部门的交流,开拓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加强区域内联动执法,形成上下、行刑、部门、区域“四位一体”的全维度协同执法模式。强化与市总队、兄弟区和区内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针对重大、疑难案件,坚持及时响应原则,在协办涉刑、移送案件过程中,建立优先处置、实时跟进模式,确保关键环节把好关、外联环节搭好桥。与公安、市场监管、园林绿化、水务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00余次。

  建立案件协作机制。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建立案件协作、会商、通报机制,完成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案、销售假农药案等多起涉刑案件行刑衔接,实现了行刑衔接和大案要案的突破。

  从“单专业”向“全精通”提升

  通过“大练兵”、以学促进等方式加快补齐业务短板,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开展大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执法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矩阵,以集中授课为主开展多元培训,充分利用海淀优质培训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答疑。探索“精专+多能”成长机制,实现人人会办案的同时,对重难案件集中力量集体研判。建立“1+6”法务员培训模式,由法制科组织、每队1名法务员参加,通过每周讲座、实践演练、案例研讨等全面增强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提高办案水平,实现从学到练的转变。

  干好“大练兵”。通过政治练兵、军训练兵、实战练兵全方位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政治练兵上,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执法业务深度融合,以支部活动为载体,有效提升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军训练兵上,开展队列、军姿等训练教学,引导干部把军队优良作风贯穿到执法工作中;实战练兵上,开展农资打假、农机“三夏”“三秋”执法及渔政夜查等各类专项活动100余次。

  办好大要案。强化专业能力,建立动物卫生、动物诊疗、种子监管等多个专业组,成立“对子群”“党员先锋岗”“专案组”,对新领域和复杂案情,集体分析研判,激发了执法人员破大案、查要案、办铁案的积极性、主动性,累计查办兽药、种子等大要案5起,罚没款198万余元。

  从“单项管理”向“全程标准”跨越

  建立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引导干部依规行事、按章办事。

  开展执法标准化工作,完善执法“工具箱”。针对执法领域广、法律法规多的现状,梳理行政处罚类权责事项,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基准,制定《行政处罚案件管理规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违法线索管理规定》《案件过问记录规定》等制度,全面规范案件办理程序,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我们通过梳理行业职权,将20余种检查单合并为5类综合检查单,形成统一格式和编号的电子检查记录单,实现了清单式管理、菜单式操作,让执法更加便捷、高效。”大队长任玉青介绍说。此外,实施统一标准,围绕“案必审、审必严”原则,建立法务员预审、法制员审核机制,发挥法务员以点带面作用,努力提升全队办案水平;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通过“主力+外援”同步协作模式,加强疑难案件的风险防控,探索承办人、法制员、法律顾问协同办案新模式。

  开展内部管理精细化工作,完善管理“组合拳”。针对部门合并过程中存在的内部管理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等问题,制定《办公区域规范化管理制度》《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公文档案管理制度》《大队着装管理规定》等文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遵循,增强工作的规范性、纪律性。

  从“精准执法”向“智慧执法”迭代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充分发挥海淀科技优势,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监管和精准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威慑力。建立无人机辅助渔政执法机制,将禁渔区和非法捕捞高发水域作为重点巡查对象,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渔具地笼实施捕捞的线索,查获禁用渔具地笼及渔获物数尾,累计查处5起行刑衔接的涉渔案件。无人机辅助渔政执法给执法工作“插上翅膀”,远红外成像等技术能够比肉眼更敏锐的发现可疑人员行踪并隐秘进行拍摄取证,有效解决了夜间蹲守易暴露、拍照取证难的瓶颈,让违法者百口莫辩,保证高效办案。

  加强科技应用,规范执勤执法。在全区率先使用北京市行政执法移动办案系统,实现移动执法终端检查单数据实时传送;对接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视频监管系统,建立“鹰眼”视频辅助河道巡查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为精准打击违法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挖掘线上线索搜集渠道,通过首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网络智能指挥系统发现线索60条,立案55起。

  加强硬件建设,强化培训应用。统一调配执法车辆,配备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数字终端、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打印机、激光测距仪、渔政执法包、夜视仪、望远镜、手持扩音器、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等执法装备,筑牢科技执法基础;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方式,营造全队应用科技化的工作氛围,实现对科技设备从不会用、不敢用到主动用、积极用的转变。

  加强线上核查,服务许可企业。针对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和农业机械跨省作业等情况,探索实施“互联网+执法”方式,开展“零接触”远程执法。在法定范围内实行“线上先查+现场补查”,执法人员通过线上对照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合格的让农业机械所有人或委托他人到区政务服务大厅签注检验合格印章、领取检验合格标志,后续执法人员对其进行现场监管。这种新模式已经应用到日常监管、许可核查、调查问询等工作环节,并深得行政相对人的好评。

  从“有力执法”向“全心服务”融合

  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在企业服务方面,针对企业潜在违法风险,突出普法宣传,制作发放行业法律法规告知单,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在种子行业监管上,将开展“种子执法年”“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专项整治”和“服务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活动列入工作重点内容,在全区范围内对种子经营门店开展专项检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在动物诊疗行业监管上,规范动物诊疗机构行业秩序,在依法履职,严格执法的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处理纠纷投诉。同时,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对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加强检查回访,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了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

  在“接诉即办”方面,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流程,要求接到举报的队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现场,落实班子成员包片、包案、调度和回访机制,累计办理“接诉即办”444件,三率平均水平保持在99%以上;设置禁渔警示牌127块,发放温馨提示牌500个,方便市民投诉举报违法行为。自建队以来,共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0面、感谢信4封,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下一步,海淀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法治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大问题,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领域执法,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解决难题,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