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产业帮扶摘“帽” 北京延庆区58个低收入村全部“脱低”

  春暖大地,深山里的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草木萌生。东坡的梯田上,村民刘殿臣正忙着平整土地,为天竺葵春种做准备。“这可是咱致富的金钵钵,得精心管哩。”刘殿臣说。

1

  初夏的黄土梁,大片的金盏菊盛放,为村民们带来丰收的希望(资料片)。

  说是金钵钵,名副其实。近三年来,通过精准帮扶、发展香草产业,包括刘殿臣在内的33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黄土梁,这座曾出了名的穷村,不仅一举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还在2019年增收20多万元,成为“精准帮扶”的典型。上周,记者来此,探究香草富农的奥秘。

  专家进村点“土”成金

  从延庆城区向东南行驶,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40公里,在路的末端,抵达一座宁静的小山村。这就是黄土梁村。

  正是好春光,这里天蓝地绿、四面环山、空气中透着草木清香,让人格外心旷神怡。环村的梯田上,一大片土地刚刚平整好,正待栽苗。“咋这时候来了?六七月份天竺葵、金盏菊都开了,才美呢!”打坡上扛着锄头下来一人,正是刘殿臣。

  在他身后的山坡上,曾栽植着几十亩的核桃、板栗、山楂、玉米,当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可由于产量低、销售渠道有限,几乎是“赔本赚吆喝”。2016年北京市低收入村建档立卡时,共44户人家的黄土梁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的低收入户就有33户。

  “这穷山沟沟里头,要产业没产业、要人没人,能干啥。”2016年10月,当北京农学院选派的第一书记李志敏来此上岗,村民们没心气儿的话常在耳畔。

  李志敏不信没办法,请来农学院的专家为黄土梁“把脉”。他们一股脑钻进田间地头,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土壤取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分析……

  结果令人惊喜:这种由黄岗岩风化而成的黄色土壤,微量元素丰富,对于芳香物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生产出风味独特的原材料。

  听闻喜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刘殿臣第一个“吃螃蟹”,把自家一亩地流转出来,金盏菊、天竺葵等香草试种成功。将1.3万元的土地使用费、劳务费收入囊中,刘殿臣当年就“脱低”了。

  紧接着,延庆区、大庄科乡各项政策支持跟上,2018年,黄土梁开建香草加工手工坊,逐渐搭起一条香草生产加工线:香草种植、提炼精油、手工制皂、销售,蹚出了一条脱低致富路。

  村民放下打工行囊

  利用自留地种香草,刘殿臣“脱低”了,不少村民还依着花田就了业,这点燃了村民们奔向新生活的希望。

  村南山地上,村民于海霞家的一亩地2019年刚收割了第一茬薄荷,虽说伺候地的还是于海霞自己,但收成全然不同了。“以前,这地里种点玉米,最后卖玉米的钱还抵不上人工钱。现如今,流转给产业园种上薄荷了,不仅有土地流转费,咱自己也有点打工钱。”于海霞说。

  不只于海霞,2019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十多户村民自愿参与,总共流转土地11亩,种上了薄荷、天竺葵、金盏菊等香草,流转费一亩一年1200元,村民们还在家门口就了业,整地、疏苗、除草、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七八月份,“三蹦子”不停歇,将一车车香草拉到10公里外的香草产业园,用作化妆品原材料。

  曾经暮气沉沉的山村,因为这小小的香草,全然迸发了生机活力。

  曾经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放下了行囊。上周记者来到村口的香草手工坊时,正赶上村民郝秀萍复工,她正忙着赶制新一批金盏花香皂。这位曾多年外出打工的农家女,如今转型手工制皂的匠人,干得一手漂亮的手艺活儿。

2

  春日午后,村民们在燕羽山香草产业园制作金盏菊手工皂。

  羊油先粗炼、后精炼,再按照科学配比,将水、金盏花丝、精油等一一称重,精确到毫克,用量杯混合搅拌到一定浓度,倒入香皂模具中。经过两天一夜晾干成形,再用专业手法将香皂脱模拿出。制皂一年多,郝秀萍如今已熟稔许多,经她手作出的香皂,个头宽厚整齐划一、花丝均匀分布、纯净无杂质,卖相极好。

  因为当上了制皂匠人,2019年一年郝秀萍增收了2万多元,超出“低收入户”的标准线1万多,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里,还能和花儿打交道、学手艺,真挺满足的。”如今,郝秀萍也把自家半亩地流转给了产业园,种上了香草,她希望在这份甜蜜的事业上不断探索、不断增收。

  穷山沟成了香草谷

  如今,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就业,黄土梁33户低收入户都过了脱低线,户均增收近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还带动周边沙门、霹破石、景而沟等6个村子发展起了香草产业。

  距离黄土梁村10公里的燕羽山香草园,上周刚刚复工。香草园背靠燕羽山,怀抱着3000多平方米的大水域,占地50多亩,2019年刚刚建好。漫步其中,3个大棚、16个三角式地暖棚星罗棋布,薰衣草、玫瑰天竺葵、薄荷、迷迭香等20多种香草遍植,远处的梯田上,2019年撒下的薰衣草种越了冬,数月后就将成为紫色花海。园中更有香草文化馆、香草制品体验馆、游人自提区等,俨然一个大花园。

  走进中部的一个大棚,清新的薄荷香扑鼻而来,两位村民戴着口罩,分散在大棚两侧扦插育苗。“大棚里的都是母本苗,通过剪头、扦插、催根成为生产苗,分送到黄土梁等种植基地,扩大范围栽种。”说话的是北京农学院副教授谷继成,常年驻村,指导村民生产。

  复工以来,大家加班加点、有条不紊,赶在春种前,产业园要给包括大庄科乡在内的延庆区6个乡镇,提供500万株香草生产苗,预计种植面积达2000亩。

  依靠香草园和遍布各村的种植基地,大庄科乡的香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育苗、种植、精油提取、手工皂等化妆品制作的完整产业链,未来这里将打造为“最美香草谷”,并带动观光旅游、高端民宿等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摘下“低收入”帽子,这在延庆区不是个例。通过种植高山茶菊,2019年四海镇前山村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借助盘活闲置农宅、发展高端民宿旅游,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成为网红打卡村;在香营镇聂庄村,首发集团投资建设百亩现代蔬菜种植园,带动当地44户低收入户增收。

  截至目前,延庆区58个低收入村全部“脱低”,8200余户低收入农户收入过线。一条条致富路,正带着延庆老乡奔往更幸福的生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