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2023农业中关村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朋友,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自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签署《共建农业中关村框架协议》以来,部市相关部门与平谷区同频共振组织实施。在农业科技资源、要素聚集、关键技术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助力北京科技做出积极贡献。

  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平谷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对农业中关村建设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士功先生

  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 狄涛先生

  平谷区常委、常务副局长 于吉顺先生

  平谷区副区长 刘堃先生

  下面首先请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士功先生介绍“农业中关村建设总体进展情况”。

  嘉宾

  张士功: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各位媒体代表:

  大家下午好!

  北京作为首都,是世界了解中国农业的窗口,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前沿。农业中关村承担着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首都国际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的重要使命,是北京市落实农业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北京系列重要精神的深度实践。总的目标是:瞄准全球农业科技前沿,以生态化、数智化、国际化为特色,以“三产”联动、“三链”融合为路径,以富民增收为根本,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强化政策协同、发挥市场活力,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智能装备、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六大领域,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打造首都“三农”发展新高地,提升北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建设进展和成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2020年7月,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2021年10月,市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部市合作共建农业中关村。历经三年的积极努力,农业中关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建设京瓦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深化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其研究中心合作,打造农业中关村核心引领。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农食品集团等5个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民办非企业机构——京瓦科技创新中心。以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引进荷兰政府+科研机+企业的“金三角”模式,着力构建全球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和国际交往平台。目前,京瓦科技创新总部功能实验室和果业、园艺示范园区已基本建成,奶业示范园也将于今年5月竣工投产。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多个专家团队、苏陀科技等公司研发团队入驻。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设三个分中心中试车间,不断改善研究基础条件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研发增强造血功能。

  二是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围绕落实部市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中关村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力度。2022年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年)》《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十条措施》《北京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强农业中关村建设的政策保障。同时还出台了《北京市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北京市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围绕6大领域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推动14个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孵化。

  三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在吸引科研资源聚集方面,在农业中关村核心区推进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目前已引进孙宝国院士、赵春江院士等院士工作站5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0个,创建博士农场45个,建设科技小院13个。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落地开工,正在积极推动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正大国际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基地尽快落地建设。在推动科企创新合作方面,着力将平谷区打造成为农业“头部企业”聚集地。目前已吸引了首农食品集团、新希望集团、北大荒、拜耳等农业头部企业在平谷发展,累计引进涉农企业136家。同时还聚集了北京市蛋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个、北京谷芯股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高端科研创新团队21个。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在平谷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示范县和畜禽种业示范区。扶持平谷区建设5个蔬菜重点镇、辐射带动周边蔬菜重点村建设,促进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聚集“智慧中央厨房”和食品企业34家。做优休闲农业,擦亮“桃醉平谷”品牌,带动产业提档升级和科技服务能力提升。

  四是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在金融服务产品方面设立北京平谷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新模式。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成立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搭建园区“云园区”服务平台,为园区服务提供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促进人才聚集方面制定出台《平谷区高质量发展人才汇聚计划实施办法》《平谷区柔性引才引智实施细则》,打破国籍、户籍和体制制约,吸引海内外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到农业中关村创新创业,在平谷区打造农业中关村学校,推进国际化社区、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家和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靠科技,关键靠改革,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北京将把农业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强市建设。到2026年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产出、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将农业中关村建设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板块,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持续推进京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落实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聚焦重点方向,加大创新项目支持,将京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和推动平谷区申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是加速创新要素集聚。用好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际化、专业化人才为科学家、企业家扎根平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流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农业中关村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这些问题,支持孵化转化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

  三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围绕产业重大问题和卡脖子等问题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丰富全市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加速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进一步推进智慧农业、种业等方面的创新引领。聚焦功能性食品、个性化营养品等科技前沿领域,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四是提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形成以平谷区峪口镇为核心区,以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擎,通州、海淀、平谷、延庆等区联动发展的全市“一核多辐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提升北京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为实现我国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张士功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平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吉顺先生发布“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规划”。

  嘉宾

  于吉顺: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未来。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发布《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总体规划》,全面吹响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的冲锋号。

  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是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签署的《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立足科技前沿,推动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助力提升营养健康主动保障能力和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共同守护百姓“舌尖上的营养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是主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路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融入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我们以建设现代食品营养谷为载体,主动扛起突破营养健康“卡脖子”核心技术的“旗帜”,努力打造食品营养科技创新高地,推进构建符合首都市民膳食模式和消费需求的现代食品产业结构,满足首都市民对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美好需求。同时,打造现代食品营养谷是建设城郊大仓基地重要一环,我们将通过建设现代食品营养谷,提高“藏粮于厂”能力,更好服务保障首都大城市的食品供应安全。

  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是建设农业中关村的重要支撑。建设农业中关村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平谷区的重要使命,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建设现代食品营养谷,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农业中关村的有力支撑。我们将坚持农食一体、工农联动、接一连三,丰富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条,集成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抢占未来食品营养产业制高点,把现代食品营养谷建设成为科技之谷、产业之谷、尚食之谷、幸福之谷。

  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有基础。平谷山好、水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好生态能够生产出好食材,好食材保障了营养健康的好食品。平谷园内目前已经聚集了首农、旺旺、紫兴园、圃美多、苏陀科技、味食源等30多家食品企业,融合了传统食品生产、中央厨房、预制菜、食品调味、蛋白研制等多个领域。2022年,食品企业实现产值33.5亿元,占平谷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3.6%。

  二是有支撑。平谷已与荷兰瓦大、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协会、中国轻工协会、北京食科院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签订了深入的科技合作协议,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为建设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奠定坚实基础。平谷区正在积极争创中国(平谷)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创建方案已报农业农村部。

  三是有空间。中关村平谷园现有已完成一级开发的工业用地储备约665亩,具备直接上市条件,待盘活用地200多亩。正在开发建设的50年产权、可租可售的标准化厂房约46万平方米。还有已建成的标准化厂房约22万平方米,可满足直接租用落地。

  四是有政策。中关村平谷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板块之一,能够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的各项政策和农业中关村十条政策。平谷区也出台了32项产业政策。后期将陆续出台针对食品营养产业的支持政策。

  目前,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明确了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定位:加速推动传统食品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培育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集群。立足平谷、服务首都、辐射全国,建成“三基地一特区”。即:食品营养科技成果孵化中试基地;食品营养活力创新企业总部基地;高端食品供应及全景消费体验基地;政策与机制先行先试的创新特区。

  发展目标:分三阶段建成全球食品营养领域前沿技术-核心产品-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建成国际食品营养谷。

  第一阶段:到2025年初步建成创新活力迸发的食品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产值100亿元。

  第二阶段:到2030年,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高地,实现产值200亿元。

  第三阶段: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食品与营养健康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值500亿元。

  第一阶段将重点实施“十百千”计划,大力引进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孵化活力型、创新型企业、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

  方向任务:攻关五大创新方向,一是预制菜及智慧供应链。二是生物合成新食物资源。三是活性因子、功能性食品创制。四是绿色减损加工。五是食品营养靶向定制。

  培育五大特色产业:做强做精预制菜产业,谋求主导地位,大力培育替代蛋白产业,精准营养产业,形成领域特色,发展功能性基料产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奠定未来基础。

  实施八大重点任务:树立全产业链思维,联通“现代农业-食品营养-仓储物流-休闲旅游”。

  一是引进一批产学研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力量。

  二是打造一流的营养健康双创孵化开放性生态系统。

  三是成立能够链接“政产研”多主体的战略创新组织。

  四是打造创新引领的高端食品及营养健康产业链条。

  五是建设承接创新项目落地的基础条件和能力载体。

  六是探索快速化吸引创新主体集聚的先行先试机制。

  七是构建农食融合保障首都食品安全的供应体系。

  八是培育营养健康文化传承与展示的体验消费场景。

  建设六大公共平台:即公共研发、公共服务、检验检测、集采交易、展示体验、冷链物流平台,构建一流的双创孵化开放性产业生态。

  完善五大支撑保障:有力支持现代食品营养谷的建设。

  一是丰富“政策包”,研究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

  二是建立“资金池”设立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发展;

  三是打造“人才港”,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

  四是构建“协作网”,链接政企学研用金各类要素;

  五是完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机制箱,为建设现代食品营养谷保驾护航。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在此,我向社会各界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创业者、各位企业家到平谷,到尚食谷来品尝美食、到营养谷来投资兴业,共同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我们将不遗余力亲商、懂商、助商、成商,与大家同台共舞,共谋发展、共襄未来!

  主持人

  谢谢平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吉顺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平谷区副区长刘堃先生发布“第一届中国平谷50亩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嘉宾

  刘堃:尊敬的各位媒体代表,大家下午好!现在由我正式发布《第一届中国·平谷50亩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为打造高质量农业中关村,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平谷区积极建设“博士”农场,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农业创新创业的舞台和孕育农业企业家的摇篮。通过创建“博士”农场,平谷区已引入院士12位、博士301位,引进优质粮食作物、叶菜、食用菌等种质资源600余份,农业科技元素含量和要素集聚效应显著提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深化“博士”农场创建成效,扩大“博士”农场影响力,激发高科技农业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持续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汇聚“最强大脑”,特举办第一届中国·平谷50亩地创业大赛。

  大赛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大赛主要竞赛内容

  本次大赛要求所有参赛项目以50亩地为应用场景,围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果品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创新等高科技农业应用领域,提供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创业项目。参赛项目落地后需建立新型经营组织,带动平谷本域产业发展,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大赛参赛选手资格

  本次大赛以博士或博士团队为申报主体,申报团队需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的科技成果或先进的技术与工业基础、具有承担项目转化落地的生产经营主体。采用公开征集和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参赛团队。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涉农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公司的博士或博士团队均可参赛。

  三是大赛赛程安排

  第一阶段是大赛筹备及启动。大赛自今天发布后即可报名,符合参赛要求团队需于4月20日前通过指定邮箱报名并提交报名材料。参赛者应对报名材料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报名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阶段是资格初审。4月下旬大赛工作组对申请人或参赛主体是否符合申报要求、提交的项目材料是否规范进行形式审查,并确定资格初审通过项目名单。

  第三阶段是现场答辩。5月上旬组织专家对通过初审的项目方案进行现场答辩评选。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的项目方案,将进行不少于5天的项目公示。

  四是大赛评审标准。为确保大赛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我们将邀请业内专家学者、高新创业企业家及相关行业领军人士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并独立开展评审工作。评选主要指标包括基础性、科技性、经济性、社会性指标,其中经济性指标重点考核生产规模、产值、经营性收入等情况,社会性指标重点考核联农带农、增收致富等情况。

  五是大赛政策支持。参赛入选项目将作为平谷区第四轮“博士”农场创建项目予以立项,创建期最长三年。创建过程中,每个项目最多可享受50亩农用土地租赁费用补贴,最高每亩补贴1500元。创建结束通过验收后,根据创建成效(经济和社会贡献率)给予10-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入选项目将优先推荐给创投机构进行支持,提升参赛团队和项目影响力。如有博士或博士团队符合人才引进要求,可享受2023年2月16日平谷区人才大会发布的《平谷人才十条》政策。

  后续大赛通知,我们将通过相关媒体及“高大尚平谷”等微信公众号统一发布,有意参赛的单位和个人可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

  各位朋友们,人才兴则事业兴,事业兴则发展兴。平谷区诚挚地邀请全国优秀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建设,也期待怀揣梦想的创业人才积极参赛,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梦想舞台。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刘堃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记者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

  中新社记者:这个问题问给张局。农业中关村创新发展金三角合作模式,着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请问张局,下一步农业中关村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嘉宾

  张士功:为破解产学研脱节、“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农业中关村将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和资金优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以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金三角模式推动多方要素融合、协同创新、共建共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集成推广应用。

  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构建联合攻关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设一批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科研支撑、产业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创新联盟。集聚人才、产业、企业的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产业集群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智能装备等领域,推行科技创新解绑挂帅机制,面向全国科研团队广发英雄帖,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成果转化体系。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联合国内知名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农业科研技术成果技术转化中心,加速一流科技成果在平谷转化落地,建成涵盖生产、加工、流通、仓储、溯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环节的成果转化综合承接平台,加大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各类创新研发机构发展壮大,树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标杆,制定科研成果定价评估办法,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补贴和奖励力度,引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三是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构建技术推广体系。针对农业经营仍以小农为主的特点,支持组建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职业农民技术能人等各类经营主体在内的行业联盟,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加工仓储、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在果品、蔬菜、生产中特色村建设一批科技小院,搭建科技小院网络,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主体的重点,创建家庭综合示范区,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落实科技特派员全国覆盖机制,用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责任田。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张士功先生的回答。请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狄涛区长,我们部市合作的协议已经签订一年多了,农业中关村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请问平谷区在今年的农业中关村建设当中有哪些计划?谢谢。

  嘉宾

  狄涛: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部市协议签订后,北京市非常重视,做了许多工作。去年,市委正式研究出台了农业中关村建设的五年行动计划,今年在殷勇市长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中间有一段明确提出来,要落实农业中关村建设的行动计划,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个应该说,作为平谷区是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指引。

  具体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培育农业高精尖产业,要布局一批创新的平台。在服务种业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要推动国家奶牛、肉牛、生猪、遗传评估中心落地,建设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火炬科创学院—北京种业科技创新中心、首农种业创新中心、拜耳圣尼斯蔬菜育种、华颂种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在生物技术这方面,建设农业中关村食品和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这方面,我们计划打造智能温室集群,建设了京瓦科技示范园、首农番茄大世界、拜耳的耘远农场等科技应用的场景,还有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正式开展创新工作。

  在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这方面,我们要联合中国农大、北京工商大学、中粮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及行业头部企业建设食品与营养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了公共科研和技术创新,重视放大和产业孵化,检测认证和安全复原平台,营造一流的产业创新创业的生态。和中国食品协会、中国轻工协会联合举办中国食品重点企业的深度交流、座谈等重要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建设运营食品展示交易平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要推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正达国际科技研究院、北京微生物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项目年内开工。(一会儿我们还要和这些企业、研究院所正式签署今年开工的一些协议。)

  二是我们聚焦提升农业硬科技的实力,要攻关一批卡脖子的技术。围绕“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智能装备、营养健康、食品健康”六大农业高精尖产业发展,梳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推进科技创新揭榜挂帅的机制,出台农业中关村揭榜挂帅专题管理办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要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设,要开展智能化分子育种,养种奶牛企内胚胎高效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了金三角合作,开展奶牛育种芯片,白羽肉鸡基因组精准育种等卡脖子技术的攻关。

  三是聚焦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项项目集中开工。我们预计,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年内能够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大概在65.7亿元,我们峪口农业中关村核心区有1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要集中开工,接续开工,总投资大概在30.15亿元。其中园区道路网工程、科研总部创新中心,国际化社区项目和园区的,燃气、热力热电功能年内开工。园区一期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上半年要具备土地部署的条件,还有园区的利农农业创新走廊项目,年内要完成前期手续的办理。

  总的来讲,通过今年一年的工作,我们希望农业中关村更具规模,希望大家再去平谷峪口能够真正体验、感受到我们农业中关村的蓝图。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平谷区委狄涛副区长的回答。继续提问。

  记者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这个问题想问刘堃副区长,平谷区是基于什么背景来组织50亩地创业大赛的?谢谢。

  嘉宾

  刘堃: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在发布的时候实际上也简单介绍过,在去年,也就是2022年4月份开始平谷率先启动了“博士”农场,这样一个项目的创建工作。应该说,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建设了三轮80多个博士农场,有12位博士团队和301位博士已经参与到博士农场的各项创新工作之中。应该说,我们真正是把博士农场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依托这种人才加科技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高科技人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农业转型升级这样一个新的路径。也为赋能农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说探索一个成功的经验。

  今年,我们也是希望结合农业中关村的建设,把博士农场这样一个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决定举办首届中国平谷50亩地创业大赛。我们希望通过真正博士农场这样一个载体,发挥农业中关村这种科技集聚的效应,真正把农业中关村打造成为培育农业企业家这样一个摇篮,为我们农业中关村不断地集聚智慧力量,特别是一流的人才团队。

  最后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帮我们多多宣传,多多推广,吸引更多优秀的农业创新团队到农村发展兴业,我们也会以最优秀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政策协助大家共同建设好农业中关村。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平谷区副区长刘堃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记者

  凤凰卫视记者:谢谢主持人,去年3月份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的十条措施》。请问刘堃副区长在推进十条措施落地方面有什么考虑?

  嘉宾

  刘堃: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去年3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十条措施》。应该说《十条措施》的发布,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政策保障,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中关村在全国领域这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目前我们也在逐步细化这十条措施的配套实施细则,确保我们政策真正落实落地。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种业创新高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应用场景建设、国际创新资源集聚、人才引育和项目落地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细则,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服务保障。

  现在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创新企业,包括国内外一流企业已经享受到《十条政策》带来了这些发展的收益。特别要提出的是《十条政策》中,专门提到支持农业中关村项目加快落地,提到结合农业中关村建设实际需求编制规划自然资源、发展改革、城乡建设等领域的赋权清单,将部分相关市级职权下放到平谷区。

  我们也非常荣幸地告诉大家,今年1月18日市政府已经正式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重点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行使一批实际行政权力等事项决定》。在这个《决定》中明确提出,由平谷农业中关村核心区正式行使58项市级的行政赋能权力。总体来说,在下一步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中,我们将进一步以《十条措施》为契机,激活创新源头活水,搭建农业中关村创新服务体系,真正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雨林生态,全面支撑农业中关村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刘堃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采访报道,感谢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平谷区政府的发布!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