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北京市“三农”工作2018年总结和2019年安排

  一、2018年工作情况

  2018年,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特点,强化统筹、狠抓落实,“三农”工作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有序开局。

  (一)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强化村庄规划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制定了《村庄规划导则》、《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按照“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的原则,推进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清脏、治乱、增绿、控污”要求,全市3400多个村庄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9万余处,拆除违建3.5万余处,新增绿化面积800万平方米,治理污水溢流点6600余处、黑臭水体3800余条。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新改建农村三类以上公厕300余座,5200余座三类以上公厕纳入统一管护范围;实施1083个村的新一轮户厕改造,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比例达到89.5%。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9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按照“建管并重”原则,市、区、乡镇陆续把管护资金纳入了财政保障范围,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模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六网”(乡村路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清运网、电网、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整体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完成乡村公路大修450公里,乡村公路养护13231公里。加强农村污水治理,采取“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独建设”等模式,推进231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将699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在线监测。扎实推进“村村通公交”工作,对照“村委会距公交站点2公里以内”的新标准,统筹解决全市40个建制村的通公交未达标问题。完成了450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完成2963个村庄、约111万农户改造,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村庄“无煤化”目标,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约330万吨,为全市大气环境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4.加强山区发展建设。抓好第三轮山区农民搬迁工程收尾工作,启动实施7721939人搬迁工程。重点推进门头沟区清水百花沟域等14条沟域的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工程建设。

  (二)推动农业绿色优质发展

  1.扎实推进农业“调转节”。2013年相比,农业发展实现了“五减二降五提升”的重大转变多数指标提前实现2020年的调减目标值。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调减了70%(从290万亩调减到83.5万亩)、低端规模养殖调减了90%(从2535家调减到255家)、农业年用新水量调减了43%(从7.3亿方下降到4.18亿方)、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调减了20%10%;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6%、水耗下降了32.4%;“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从42%提高到71.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了3个百分点(从0.691提高到0.72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从69%提高到72%),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3.7个百分点(从14.8%提高到28.5%),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提升了16%(贴现值从9431亿元提高到10992亿元)。

  2.推进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建设。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共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部署开展了1000个特优基地和100个“名优品牌”培育工作。认定了4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家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9个村镇被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评定了19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乡镇。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评选了30个北京农业好品牌、20名农业好把式,恢复示范30余种北京“老口味”蔬菜产品。

  3.全面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零容忍,在全市集中整治违建“大棚房”,共排查复核了22.4万栋大棚、审查了4.2万份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确保无遗漏、死角建立一村一册”“一棚一码、日常巡查等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农地农用”。

  4.推进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发挥首都科技优势,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研究启动在平谷区落地建设北京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生物种业、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应用。研究制定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评选了10“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

  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累计有7个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了一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星级园区”。配合农业农村部办好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精心组织我市首届活动29项。成功举办第六届农业嘉年华,接待入园游客112.8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4520.37万元。全市11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7700多个民俗旅游接待户,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00万人次左右。

  6.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针对我市部分区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坚决迅速落实各项防控举措,果断做好疫情管控,严防疫情蔓延扩散。

  (三)深化农村“三块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确权地块85.85万块,确权承包地面积277.35万亩。积极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途径,推动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推动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开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设租赁住房、乡镇统筹利用、“村地乡管”等试点,加快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减量、“腾笼换鸟”。

  3.推动宅基地有序盘活使用。出台了《关于规范引导盘活利用农民闲置房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指导意见》,明确政策边界,规范实施程序,加大对盘活利用农民闲置房屋工作的工作指导和服务。

  4.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3906个、占比98.2%;完成乡镇级产权制度改革22个、占比11.3%。全面开展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四)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1.扎实开展低收入帮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措施》。落实专项帮扶资金,扶持一批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光伏等产业项目。开展了系列对接大帮扶活动,中心城区与七个山区结对帮扶,50家市属国企、23所市属高校以及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对接帮扶低收入村。着眼“两不愁、三保障”,积极推进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对在读学生实施精准教育帮扶,将低收入农户纳入了危房改造政策范围。201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4元,同比增长17.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90元,同比增长9.3%。

  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广大农民充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原造林管护、山区营林、巡河护河等工作,帮助更多农民就近就地就业。2018年实现近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在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农村劳动力11731人。

  (五)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党员积分管理等工作,着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开展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好2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一村一策”形成整顿方案。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开展“三农”服务队伍学历教育、招录203人,其中在全国首次开设村务管理专业、招录83人。

  2.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点向农村倾斜,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乡镇服务能力。推进村级组织“三务”公开工作,规范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广乡贤公益协同共治模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3.培育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立“2+6+N”志愿服务队伍,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继续开展“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新闻公益行动,累计建成乡情村史陈列室349处,举办第29届北京市农民艺术节。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探索走好具有北京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制定我市《区级乡村规划编制指导意见》《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加快推进分区规划、镇(乡)域规划编制。编制《北京市村庄布局规划》,对全市村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将村庄分类落实到具体村庄,提出分区分类的引导对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农村山水乡俗多样性,分类有序推进已完成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新启动1000个左右村庄规划编制。

  2.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启动“百村示范”遴选培育,用3-5年时间,创建100个左右充分体现“20字要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建设路径和长效机制。启动1000个左右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到冬奥会、世园会、雁栖湖会都、大兴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沿线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以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开展农村“六网”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丽乡村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建一批农村公厕,支持户厕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巩固平原地区“无煤化”成果,强化“煤改清洁能源”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农民温暖安全过冬。继续在山区开展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推进实施新一轮山区农民搬迁工程。

  4.推动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深化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升生产源头质量安全自控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抓好非洲猪瘟有效防控。优化农业科技产业布局,以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进北京-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制定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研究乡村民宿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建设一批乡村民宿精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林下经济,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5.打赢低收入农户帮扶攻坚战。落实好“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抓好产业帮扶项目落地。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水平。对标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等目标,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四类重点群体危房改造任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6.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村集体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把可持续的经营机制健全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做好“大棚房”长效监管,严防反弹。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农村人才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以职业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专业人才为保障、以乡土人才为特色的北京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7.强化乡村治理。完成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组织开展好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培训。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