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首都之窗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首页 > 首页 > 详细页

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北京帮扶低收入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介会

  

  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展示低收入产业帮扶成果,12月26日,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在那里”低收入产业帮扶系列推介活动的第二场推介会--“北京帮扶低收入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介会”。市、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合作社推介人,以及部分低收入村户代表和市民代表参加了推介会。

  

  来自全市7个区的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做了展示和宣传,包括通州区车屯梦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密云区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北京云梦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门头沟区北京聚兰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北京平西绿景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延庆区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兴区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怀柔区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平区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合作社等。

  4

  

  优质农展品

  

  北京●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把帮扶工作作为我市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来抓,深入实施了“扶持产业、促进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的“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吸纳就业的载体,是低收入帮扶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形成长效帮扶机制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低收入村户“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2016-2019年,市级财政共安排9.6亿元帮扶资金,转移支付至各区,专项扶持低收入村户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支持767个产业项目,包括特色林果、特色种养殖、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分布式光伏、林下经济等,惠及我市3万低收入农户。

  

  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的直接帮扶和示范引导下,低收入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些是低收入村自主建立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提升了低收入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一些是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合作社,通过帮助购买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务、吸纳就业、收购产品等方式,有效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在各区农业农村局推荐基础上,本次推介会邀请了9家带动低收入农户效果突出、有应季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推介人讲述合作社发展历程,分享帮扶低收入农户的经验做法,介绍产品的特色优势。

  

  本次推介会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牵手低收入农户共奔小康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次推介会后,近期还将举办“‘在那里’低收入村高端民宿旅游产品推介会”。

  密云区 · 高岭镇镇(乡)奥金达蜂产品

  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具备蜂业养殖、授粉、旅游、生产、经营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社的自有品牌为“花彤”。经过几年的质量把控和市场打拼,连续多年通过了ISO9001和HACCP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体系,并相继获评“北京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等荣誉。

  几年来,合作社共计帮扶低收入户78户发展养蜂产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高效、便捷、实用、精准的服务模式,确保在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合作社出资在全区内聘用了10余名村级养蜂能手,采取“1+5”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帮扶(即一位养蜂能手负责指导5户新养蜂户),实现了“新养蜂户只要有问题,一个电话30分钟就能到现场指导”的快速服务。

  2018年,蜂文化展厅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人们在了解蜜蜂文化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养蜂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购买欲,促进产品销售及附加值提升。园区实现年游客接待量5.5万人左右,带动京、津冀地区养蜂文化产业发展授粉产业12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蜜蜂授粉服务广泛应用在我区2000余个设施农业大棚,实现作物增产近12%。

  赵喜玲,女,38岁,高岭镇大开岭村人,家里六口人,丈夫因病致贫,上有年迈公婆体弱多病,下有一双儿女上学,生活贫困,没有固定工作和生活经济来源。2017年区政府发展低收入户养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养蜂50群,通过合作社每次的组织的专家授课,科学饲养,现场指导,发放书记光盘引进优质种王等,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掌握了饲养技术,当年去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早日脱贫,在2017年养蜂50群的基础上,2018年扩繁100群,现共计存栏150群去年实现产值收入2.2万元,实现了本年度脱贫,现在蜂群良好,通过两年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养蜂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18年在区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和合作社的帮扶下,投资4万多元为其建起了标准的蜂场,为今后发展养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在准备扩繁50群,争取达到200群,中等的规模化蜂场,是低收入养蜂的典范。

  密云区 ·北京云梦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

  基地地处北京市密云区水源保护地,所有农产品均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村办集体企业与合作贫困户签订生产订单。

  2017年起,与密云区大城子镇低收入村张泉村合作推出网络电商“满垛鲜 张泉达康”品牌,通过收购村里核桃、栗子、山楂、荆条蜜、自培育黑猪、散养鸡和鸡蛋等绿色产品,帮助农户增收;并代理线上线下运营工作,成功将“张泉达康”孵化成为一个集农产品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企业。2018年末,张泉达康企业向全村农户每人发放了500元的红利,实现了全村脱低增收任务。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师生共同研发的扶贫山楂果汁,两次登上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栏目,受到在场嘉宾“鲁豫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4月,“满垛鲜”精准扶贫模式得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9年5月,中央电视台《一路有你》栏目对这种创新的精准帮扶模式和山楂汁的研发营销过程进行跟踪拍摄,预计2019年11月在央视一套播出。2019年9月,“满垛鲜”发酵山楂果汁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16届中国餐饮食品博览会,受到餐饮行业的青睐。

  门头沟区 · 北京聚兰兴养殖专业合作社

  北京聚兰兴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门头沟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和清水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人才强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指引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依靠科技与创新,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完善管理,在清水镇创新与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工作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的聚兰兴合作社保留了生态果树种植基地220亩,通过搭建社企合作新模式,引进新技术,建成1040平方米铁皮石斛智能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组培育苗中心,并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搭建村社合作新模式,承接了10个村的低收入精准帮扶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项目,建成中草药种植基地623亩,带动村民700余人次,增收400万余元,其中低收入农户400余人次,增收230万余元。

  合作社现有成员115人,2019年社员获得工资报酬54万元,出资额返还1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6.5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40人,各项收入8万元。带动非成员126人,2019年非成员获得工资报酬81万元,土地流转收入18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45人,各项收入24万元。

  门头沟区 · 北京平西绿景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

  王平镇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引导西石古岩村党支部领办了适合家庭作业的麦秸画手工制作项目,成立了低收入户专业合作社—北京平西绿景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2018年将全镇低收入纳入其中。其制作的麦秸画曾被上级领导作为出访的馈赠礼物。村民创作出“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巨幅麦秸画,被门头沟区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作为永久藏品收藏。

  麦秸画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纯手工艺技术。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全凭手工完成。它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熨、染、烫等技术处理,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截止2019年,麦秸画项目共投资55.9万元,由村内麦秸画手工艺传人进行制作,截至目前获得收益17万元左右,2019年底将为低收入户进行分红,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麦秸画”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宣传载体,也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工具。在未来脱贫致富路上,我们渴望开发更多、更广阔的商业渠道,点草成金,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送进广大村民的家里、心里。2017年成立了西石古岩麦秸画加工专业合作社。将麦秸画制作变成为一种技艺精湛的京西“礼品”回馈社会。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各种尺寸,风格的麦秸画礼品。

  延庆区 · 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

  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10月,由8个村12名村干部自发组织成立,主要带动农户种植茶用菊花,自2006年开始,由北京农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延庆区科委提供技术支持,以“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林下经济,选育、研发、示范推广优质花卉品种,与农民签订回收协议,由2006年种植茶用菊花100亩,到2018年种植茶菊400亩,收购鲜菊15万斤,促进低收入户增收3500元。合作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已经初具规模,2010年合作社注册“京水源”商标,随着菊花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前山、楼梁、菜食河、王顺沟、黑汉岭等10个村500余户农民,尤其促进了前山村村民的增收致富,201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称号。

  2018年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所种植茶菊通过了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的有机认证,所加工的菊花茶被指定为第七届北京花博会专用礼品。当年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加工的菊花茶已获得国家质监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可以直接进入超市销售。2018年与四海镇前山村结成对子,确保低收入农户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标。

  大兴区 · 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合作社+本地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大兴区基地

  (一)2016-2020年,帮扶328人,总投入资金247.5万元;

  (二)合作社以每年营业收入利润的6%分红发至低收入户;

  (三)吸纳低收入农户参与育苗、种植计划,不断将新型实用性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实际操作,更好更快速的将技术学到手,做到“自然、融合、参与、共享”。

  (四)提供帮扶种植,春季西瓜销售后,秋季为农户提供种子帮助种植应销蔬菜,所得利润归帮扶农户所有。

  二、外阜基地

  (一)在永合村村集体整合农民土地共500亩,并按照200元/亩进行流转,目前分为南瓜种植基地350亩和产业帮扶实训基地150亩。产业帮扶实训基地起初为旱地,随后合作社将其进行改造,包括建设双管钢架大棚、安装储水罐,安装变频管道加压泵、过滤器、施肥器,最后铺设管道及滴管,成功把旱地改造成水浇地。

  (二)南瓜种植基地350亩帮扶模式全部采用小农场主劳务托管方式进行区域种植,合作社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定植机械等),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给农户讲解种植管理知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种植期间,区域小农场主按照当天所需要的劳动力雇用相应的人数,基地负责人与其记录真实务工数。产后将期间发生的所有工资发放到农户手中。

  产业帮扶实训基地150亩帮扶模式:在本村及邻村雇佣15名农户,其中建档立卡农户13名,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用工标准(每天110元/人),农民成为合作社产业工人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从而获得稳定收入。

  怀柔区 · 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

  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下文简称老栗树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11日,目前共有在册社员及签约农户980户,工作职员40余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老栗树合作社已从仅靠收购转卖赚取差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打造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板栗全产业链、带动沟域农民增收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坚持市场导向,注重质量管控和产品创新,深耕板栗加工产业。

  2012年,老栗树合作社开始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产品品质,先后投资了近5000余万元,自办加工,实现了板栗加工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取得了坚果炒货类的各项加工许可资质。经过五年的研发,老栗树合作社产品线也从最初的初级食品加工发展到了如今的开袋即食栗仁、速冻栗仁、板栗馅料、板栗罐头等各类板栗产品的精深加工,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目前,已成为稻香村、黄小厨、顺鑫农业、御食园、21cake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方和板栗加工原料、半成品的指定供应商,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维护农民权益,注重社际联合和区域合作,带动板栗行业发展。

  截止2018年底,已有近1000户农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低收入户占到10%,覆盖了渤海镇的各低收入村,其中的四渡河村在2017年,每户直接增收680元。2018年,老栗树合作社针对渤海镇所有低收入户,在原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斤又增加了0.4元,户均增收800余元。2019年,市场价格为6.3元,合作社签约农户以8元/斤进行高质量收购。

  目前,老栗树合作社已于2015年牵头成立了北京三三老栗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纳社员总数达1130名,每年组织联合社成员收购销售生鲜板栗500余吨。2017年,老栗树合作社受邀,联合当地10于家合作社参加了在怀柔区举办的中国板栗大会,并代表怀柔板栗产业作了主题发言,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